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嬗变/刘东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东杰 日期:2020-01-20 17:32:53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发展,协商民主总体发展逐渐呈现出广泛多层的重要特征。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我国协商民主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从精英协商到大众协商、从权力协商到权利协商、从咨询协商到决策协商四个积极嬗变上,即协商民主社会色彩日渐浓烈、人民群众成为协商民主重要主体、协商民主主体间平等化成为现实、协商民主决策功能进一步增强。
  【关 键 词】新中国成立70年;协商民主;历史嬗变;广泛多层
  【作者简介】刘东杰(1982— ),男,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与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C933;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2-0113-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传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基础上,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在不断寻求具有中国国情适应性制度建设的艰辛探索中走向发展和完善的。如果要在时间上给它找个发轫起点的话,那么协商民主最初的制度实践应当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议政载体,担负起重要的民主协商实践功能。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以政治协商会议为代表的协商民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日渐显现出其独特的民主优势。

  虽然在实践领域,我国协商民主有着较早的具体探索,但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范畴,协商民主在20世纪80年代肇始于西方民主制国家。相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先有理论研究再具体开展实践探索而言,我国的协商民主理论更多的是基于本土化的实践基础之上的经验总结,这与西方孵化于规范学术领域的协商民主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民主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即民主是“人民的统治”,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民主制国家并无差池与分野。因此,即使中西方在理论探索方面有着不同的进路,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协商民主理论,进而为我国协商民主实践提供具体指导,仍不失为一项有现实意义的选择。随着我国学界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引介与本土化探讨的深入,作为对理论发展的回应,200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是具有中国创造性的民主实践形式,这为我国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预设了广阔的政治空间。随着我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与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在相互推动中不断前行,最终推动我国协商民主逐渐呈现出广泛多层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这一广泛多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协商民主所发生的四个积极嬗变上。
  一、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协商民主社会色彩日渐浓烈
  从“三三制”政权的最初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后日渐成熟的政治协商会议,我国协商民主一直都是在正式的政治制度内运行,通常是所待商议的公共问题被纳入正式的政治议程,经由具有相应政治身份的代表或委员通过权威程序议定。在我国,长期以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制度的政治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特别是我国还未正式关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之前,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当然的协商民主实践载体,协商民主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种政治协商民主。随着西方理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