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2月下期
社会治理边界的逻辑意蕴与化解矛盾冲突的实践机制/郭 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 根
日期:2019-12-20 12:34:28
【摘 要】实现公共利益,防止僭越边界需要从根本上维护、尊重彼此之间的边界并求得最大共识。新时代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在本质内涵上实现从元意识到边界意识的转化,在现实路径上实现从工具性、技术性治理到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治理机制的转化,在政策选择上实现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的转化。
【关 键 词】社会治理;利益冲突;边界;共识;协商机制
【作者简介】郭根(1983— ),男,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超大城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治理机制创新与本土化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EKS008)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4-0033-03
良善、有序的公共生活表明了现实世界的政治文明程度。一方面,构筑理性规范、行之有效的政治权力体系,并将其作为消弭价值分歧、协调利益矛盾、化解现实冲突的重要杠杆,从而为施展治理能力、实现治理效果奠定制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增强社会治理效果,维护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捍卫良善社会生活,并在整体上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然而,问题在于,治理主体诉诸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而在改善治理效果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究矛盾、冲突的生成逻辑和演进机制,并从根源上实现预防和化解的治理目标。这一实践议题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宏大叙事中具有现实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也必将伴随国家和阶级消亡的历史逻辑,越来越彰显出举足轻重的未来价值。 一、利益冲突与治理边界的出场
(一)冲突生成的宏大叙事:从抗争议题到治理出场
社会矛盾冲突作为一种社会非常态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关注和研究。其一,西方社会学理论倾向于在社会变迁与社会冲突的关系中假定冲突是基于利益的竞取、权力的争夺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冲撞并最终导致社会变迁。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探索了一些科学的、可操作的消除冲突的方法和机制(如疏导、安全阀机制等)。其二,政治学则集中在围绕以革命、社会运动、罢工以及日常抵抗等集体抗议为主要类型的社会抗争行为的研究。主要解决的是“人们为什么会诉诸集体行动来解决冲突,哪些因素更容易促使人们走上街头”,并力图建立一个解释框架,述说社会抗争的动力机制。
社会学中基于西方社会现实的研究虽然触及了诸如利益、稀有资源等核心概念,但在社会整合与社会解体之间的游离难以在当代社会获得一劳永逸的生长土壤。政治学是从冲突的政治动因、冲突形式的选择、政治效果以及与国家结构、民主转型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的,延续了西方理论过于强调社会冲突的政治功能,与当前中国社会冲突利益化倾向的现实不符,缺乏有效的解释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扎根中国现实研究中国问题,造成中国基层社会矛盾治理困境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以往治理的政治化倾向与公民维权的利益博弈之间的矛盾和张力,而二者共识的达成才能实现双赢。
(二)矛盾解读的理论言说:从边界冲突到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