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0月下期
府际关系协调的中国经验:实践创新与理论总结/汪建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汪建昌
日期:2019-10-09 12:01:00
【摘 要】中国府际关系协调在实践中形成了带有中国色彩的独特经验,如条块关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对其进行理论总结,可以看出:履行政府职能是府际关系协调目标;纵向关系是主导,横向关系是重点;地方自主性增强,从区域走向全域。
【关 键 词】府际关系;协调;条块关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
【作者简介】汪建昌(1975— ),男,南京审计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系主任、副教授、行政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移民与比较政府。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侨为桥’的跨境区域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ZZ074)
【中图分类号】C936;D0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0-0041-04
我国的府际关系协调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属于中国式实践创新,是值得政治学和行政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学者们对中国府际关系的研究着眼于对实践创新进行理论探讨,一方面能够引导府际关系协调实践,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科知识积累做出贡献。 一、府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研究
国内政治学和行政学界对府际关系(也称政府间关系)的研究已有二十年时间。1998年,林尚立出版专著《国内政府间关系》。2000年,谢庆奎发表论文《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由此,政治学与行政学界开始府际关系研究。当前,学界对府际关系基础理论,包括府际关系概念、内涵以及类型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府际关系是公共权力在政府机构中形成的现实关系,表现为纵横交错的政府间关系,这种关系以利益关系为核心,既包括命令—服从关系,也包括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关系。“政府之间关系的内涵首先应该是利益关系,然后才是权力关系、财政关系、行政关系。前者决定后三者,后三者是前者的表现。”[1]我国的府际关系包括政府及其部门间纵向关系、横向关系以及无隶属关系的政府间关系,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因为政府层级多、部门多、管理体制多样化,我国府际关系呈现出复杂形态。对中国府际关系的现实进行考察,其中有三种主要的府际关系。
首先是上下级政府间关系。此类府际关系是中国府际关系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上下级政府间关系才能实现政策传递、政策落实。目前,上下级政府间关系可分为央地关系和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央地关系主要是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关系。与央地关系相比较,地方政府间的上下级关系因为主体多样,其相互间关系相对复杂,既包括省与市、县之间的关系,以及市与县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县与乡镇之间的关系。另外,我国的上下级政府间关系隐含着政府部门间关系,上下级政府部门又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上下级政府之间可以直接发生联系,也可以通过其所属部门发生联系。
其次是同域政府部门间关系。此类部际关系事关部门间联动,关系到本级政府工作能否有效完成。目前我国各层级政府都有多个所属部门,如环保、卫生、民政、公安等,这些部门基于分工履行政府管理的不同职责。同域政府部门间在管理权限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交叉,在工作开展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这是部际关系需要协调的原因所在。此外,虽然这些部门隶属于同一政府,但是部门职能、组织结构和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