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领导干部被“围猎”现象及其防治策略/娄 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娄 英 日期:2019-07-08 17:37:36
  【摘  要】领导干部被“围猎”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导致权力滥用,同时对政治生态也会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有效治理“围猎”现象,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以严密的制度体系强化权力制约,畅通信访举报途径,同时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
  【关 键 词】领导干部;被“围猎”;教育;廉洁自律;权力制约
  【作者简介】娄英(1976— ),女,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4-0113-03

 

 一、领导干部被“围猎”的内涵及表现

  “围猎”原本是狩猎中的一种用词,可以理解为四面合围而猎,又称打围、畋猎。将“围猎”用来形容领导干部腐败问题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用来描述一些领导干部被利益集团当作腐蚀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其拉拢,进而最终达到利益交换的目的。从被“围猎”的主体来看,其往往是期望通过与领导干部交往得到好处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有时是利益交织的“朋友圈”,有时也可以是独立行动的利益相关者;从被“围猎”的客体来看,其往往是拥有权力的领导干部,其中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比例最高,高级领导干部更是利益集团“围猎”的主要目标。[1]
  “围猎”在现实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一是直接开展利益交换的“围猎”型。这种类型的“围猎”往往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也不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利益集团通过结识领导干部直接对其进行利益输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没有表达明显拒绝的意思,腐败的利益交换就会达成。二是营造稳固关系基础的“围猎”型。这种类型的“围猎”最开始是不存在利益交换的,而是通过正常的交往不断深化关系,以“朋友”的形式长期相处,利益集团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就会提出“要求”,这种“要求”往往是不能够通过正常渠道满足的,而领导干部由于已经与其形成了稳固的“朋友”关系而不好拒绝,因此就会陷入腐败的泥潭。通常这种类型的“围猎”,领导干部在开始之初都是拒绝进行利益交换的,但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之后,心理防线就会被攻破,进而一步一步放弃了坚守的原则。三是间接输送利益的“围猎”型。这种类型的“围猎”目标可能不是领导干部本人,而是通过向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或身边工作人员输送利益,有时领导干部本人是明知不问,有时是不知不问,但最终造成的结果都是其身边人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和影响力与利益集团达成利益交换。无论以上哪种“围猎”类型,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都是基于权力与利益的交换形成的腐败行为。
  二、领导干部被“围猎”的主要危害
  (一)严重破坏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领导干部被“围猎”对政治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因为这种现象不仅会腐蚀甘于被“围猎”的领导干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