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10月下期
技术赋能数字政府构建动态能力的机理与实施效果探析/李小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小妹
日期:2021-11-17 17:16:51
研究中,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实践,深入探讨数字技术作为技术逻辑嵌入政府并构建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二、技术赋能数字政府构建动态能力的机理
根据荷兰学者Klievink和Janssen的研究,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每个阶段均需要不同类型的能力,而在某一特定阶段需要的能力均是以前阶段所不具备的。因此,要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的变迁,必须开发新的动态能力。要到达“需求驱动—联合政府”的数字政府阶段,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动态能力(见表1)。[5]本文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分析数字技术如何在关系、转型和服务交付等方面赋能政府,并构建动态能力。
(一)技术赋能数字政府建立与利益相关者协作关系的能力
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互动与协作关系是数字政府的首要能力,这种关系能力包括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私营部门、公众等所有公共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以实现需求驱动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建立公共服务前台文化的能力。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早期阶段,关系能力侧重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在数字政府阶段则侧重于政府与公共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跨域多元协作。数字技术赋能的本质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改变信息的供给与应用,并创新信息流系统。一方面,技术赋能降低了政府与公共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使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度管理逐步转向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双向互动,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协同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使公众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在网络社会中获得行使政务信息知情权、公共服务诉求表达权以及公共事务参与权的新能力和新方式。数字政府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来关注公众需求的努力体现在用户驱动和主动性上。为此,政府形成了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前台文化,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从供应链向需求链的转换。通过统一的政务前台,政府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起新型伙伴关系,利用数字技术不断完善参与和协作机制,使公众能够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充分表达偏好与诉求。同时,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赋予了政府预测公众需求并迅速做出积极主动响应的能力,避免了庞杂的数据和烦琐的服务交付流程。在前台文化中,公众面对的是一个联合政府,政务平台(前台)统一受理公众对于某一具体事件的办理诉求,以事件为主题,政府通过数据平台、政务中台等技术基础设施,与前台事件受理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多部门协同合作、政务数据共享和服务流程全程跟进,建立与事件匹配的、定制的业务流程。事件结果最终以整合、集成的政务服务呈现在前台,完成向公众的交付。
(二)技术赋能数字政府实现组织变革的能力
具备快速有效部署数字技术的能力并不足以使政府从中受益,因为技术和路径依赖可能会加强现有结构和既有权力体系。数字政府需要特有的、实现组织变革的转型能力,具体包括:重新配置和转换资源的能力,以及与其他机构共享(模块化)服务的能力;克服碎片化的能力;启动、优先排序和协调转型所需要的变革项目的能力。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化社会中,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