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6月下期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曾 巧 周学馨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曾 巧 周学馨 日期:2021-07-28 16:35:34
关怀。首先,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要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通过社会治理领域的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现实的个体既有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又有对社会公平正义和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社会治理中需要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条件、观照社会矛盾和利益复杂交织的社会现实基础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尤其是日益增长的公平、民主、参与等多元诉求。其次,无论是建设现代化国家还是推进国家治理或社会治理现代化最终要回应的都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正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社会场域和条件,没有人的现代化便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因此,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破解社会问题和挑战的有效途径,更是现阶段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创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
  (四)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方法之鉴
  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个体与共同体始终是休戚与共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蕴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马克思所批判的共同体形态中,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建立在个体对共同体的完全妥协,以及将自身自由和发展权利出卖和让渡的基础之上,而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体与共同体具有同构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个体能够在共同体中获得全面发展,共同体的发展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共同体发展。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而言,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和其他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同时,社会治理共同体基于多元化、多样化、异质化和复杂化的社会背景前提,呈现出一定的流动性和动态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治理形态。因此,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并非权宜之计或一时兴起,构建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现实挑战与长远目标的有机统一,期间会面临诸多的矛盾与挑战,经过反复的协商、磨合,最后达成一个利益的平衡,并实现动态持续的稳定合作状态。最终追求的不是一场你死我亡的零和博弈较量,而是一种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局面。
  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人民性根本立场,遵循公共伦理价值导向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体现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坚定的人民性立场也从根本上回应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社会治理的多元治理主体向共同体转变,不仅是从碎片化治理向整体性治理的转变,而是以共同的利益基础、价值目标和责任担当为前提,涉及治理主体角色重塑、治理结构深入互嵌、治理伦理价值转换以及治理技术方式革新等在内的全方位变化。其中,首要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公共伦理价值导向,引导共同体成员树立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这绝非否认各主体间的分歧差异和各自的利益诉求,而是尽可能地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当前,如何在尊重各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