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4月下期
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均衡/魏崇辉 孟 娴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魏崇辉 孟 娴
日期:2021-05-26 16:03:45
往比个人化的或松散的弱势群体利益博弈能力强,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利益冲突。
2.利益主客体之间的矛盾
利益主体需求的无限增长同利益客体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是利益主客体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分配方式的缺陷,各利益主体对利益客体的占有难以实现平衡。利益客体占有失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政策倾向、文化教育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上,主要呈现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体制的失衡。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不协调束缚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发展规划的差异,区域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比较大,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
在经济政策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上,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文化教育能培养人的公民意识,锻炼人的自治能力。文化教育水平低的人很难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应当选择什么方式合理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生态环境上,生态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某些群体以恶意消耗生态环境资源谋取私利,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二)演化逻辑
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对利益的非理性认识与非科学实现,形塑了利益冲突的演化逻辑。不同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活动都有其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支配着治理主体的选择和行为。如果多元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应有的辨识,不能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互相尊重,围绕利益冲突与利益均衡无法形成价值层面的共识,利益冲突就无法避免。因此,对于利益冲突的生成机制及其演化逻辑要理性分析,防止利益冲突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冲击。
三、利益冲突的化解途径——利益均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应是一个有能力处理利益失衡、化解利益矛盾冲突、实现参与主体利益基本均衡的共同体。
(一)利益均衡的内涵
学界普遍认为,利益均衡首先要确认主体利益,其次建立主体利益的规范机制,并且规范政府权力是实现利益均衡的关键。另外,有学者指出,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关键是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不同阶层进行利益博弈时,要有可以抗衡的博弈权力[1];民主机制就是一种利益均衡机制[2]。可以看出,学界对于利益均衡的内涵大多是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剖析的。我们以为,利益均衡是指通过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和法律制度的规范来化解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使每一个群体、阶层真正享有相对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共存和相容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优化状态。
(二)利益均衡的实现路径
1.科学辨识多方利益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