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1年2月下期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干部法治思维培养路径探究/谷 玲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谷 玲
日期:2021-04-01 16:54:09
会涉及许多细节性、流程性的操作规范,因此,法律规则应对容易造成分歧的、模糊的衔接点做出详细规定。二是对现有法律规范中已经不合时宜的部分及时进行修订,对于已经严重滞后且制约了基层社会发展的内容务必尽快做出调整。同时,要进一步结合实践的需要细化出台配套制度,如针对涉农纠纷的处理原则和机制、畅通土地流转机制等规定。三是出台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作为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基础性规定,让基层工作有据可循。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在针对基层制定更加有效、操作性指引性更强的法律规范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基层干部应强化内生动力,即在思想和行动上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三)加强对微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
依法治国总体战略目标的实施要求基层因地制宜进一步明晰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权力边界。随着乡村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对“三农”的各种投入持续加大,项目、资金、补贴等利好政策增多,基层干部的权力也相应加大。因此,对涉农事项的管理权限要予以明确并将之纳入清单之中,凡属清单中列明的权力事项,在行使、程序、公开、监督等方面要完善相应配套机制。第一,权力必须规范行使。每项权力的来源都应有法律法规的明确依据,同时,对于清单明确规定的管理权能,基层干部务必做到依法而为。第二,程序严谨恰当。权力行使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做到严谨恰当。基层工作尤其应坚持严谨恰当原则,做到刚柔并济,注重严谨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合法与合情合理兼容。第三,凡属公开事项都应严格按照及时性、有效性原则进行公开,不应暂时性公开、选择性公开,需要明确公开的方式、场合、时效等,让群众充分知晓并参与公开过程。第四,对基层权力的监督做到有力和有度。精确制定各项工作分解流程图,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通过绘制有序规范的流程图,进一步织密制度笼子,做到运行有章可循、监督有据可依,形成科学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2]
(四)健全教育培训、奖惩、考评机制
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各地应建立常态化机制。一是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教育、培训和交流等机制,比如定期开展基层干部现身讲法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治理论宣讲与实践课堂,做到以法促学、以法促改,让法治思维真正入心入脑。同时,基层干部对法治思维的掌握应更加侧重运用,即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提升用法治引领改革、促进发展建设的能力。常态化的学习机制就是要培养基层干部将法治思维与具体事件结合的能力,结合度越好,匹配度越高,表明基层事务处理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水平也相应越强。二是设置奖惩机制,使正向激励和负向惩戒相结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热情。正向激励主要针对踏实、勤勉、妥善处理工作事务的基层干部,除了一般的职务正常晋升或者提高待遇,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认可度、表扬嘉奖、适当鼓励等措施进行褒奖。对于能力不高、热情不足或长期没有业绩的基层干部可以适当惩戒,如批评约谈、适当换岗等。三是将法治指标纳入基层干部的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现行政绩考核体系中应补充与完善法治考核指标,增加法治考核权重,完善相关考核机制。首先,结合基层社会实际情况,补充完善考核指标。基层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