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12月下期
腐败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及其优化路径/岳 磊 芦春燕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岳 磊 芦春燕
日期:2021-01-22 16:58:49
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职能的发挥。同时,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等在内的多向度、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尚未形成,监督渠道有待拓宽。从监督形式来看,为增强纪律约束力与制度执行力,建立了包括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等在内的监督体系,但在监督执纪问责和执法处置的过程中,不同监督形式之间尚未建立起充分的贯通协同机制,监督体系整体效应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次,制度执行缺乏刚性。腐败的本质是对权力的滥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制度管权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制度只有运用于实践中才能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执行和落实不到位会严重损害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在制定出来后,由谁执行、如何执行就成为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从查处的腐败案例来看,一些公职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与制度意识,制度执行不规范、不坚决,有章不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制度的约束力在执行的过程中被各种因素消解,降低了制度效能的发挥。
(三)廉洁教育浮于表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不牢固
首先,廉洁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崇廉尚洁的观念对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廉政思想与廉洁文化内容不断丰富,但一些单位或组织轻视思想道德建设,针对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活动开展不足,导致其廉洁信念缺失、意志动摇。信念不坚定容易滋生贪腐意识,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扭曲、权力观错误,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一些单位或组织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廉洁教育机制,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活动的内容缺乏连贯性,紧一阵、松一阵,无法形成持续性教育,影响不想腐氛围的形成。
其次,廉洁教育内容难以入脑入心。只有强化思想道德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当前反腐的高压态势、理解持续更新的政策规定,腐败治理策略才能真正得到认可并执行,拒腐防变的闸门才能真正拧紧。然而,一些单位或组织的廉洁教育活动多是以开会听讲的方式读读文件、念念稿子、看看片子、写写报告,内容空洞,没有针对性,难以使党员干部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时间一长便容易倦怠,甚至出现为应付检查让人代写材料的现象。另外,当前的廉洁教育活动内容更多的是反面案例的示警,缺乏正面榜样的指引。树立反面典型能使人心存畏惧,而正面的示范则可以让人从内心深处强化对清正廉洁的认同感,增强不想腐的信心。
三、腐败治理效能的优化路径
(一)推进以案促改,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高压震慑
首先,以信息公开强化以案示警。公开严厉惩处的腐败案例形成强大震慑,是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的先决条件。党员干部作为理性的个体,看到腐败的后果越严重,就会越不敢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行信息公开、促进形成腐败案例库,不仅有利于彰显党和国家治理腐败的决心,提升政府公信力,而且能够促进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建设。
其次,以常态化机制推进以案促改。通过以案促改做好已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做实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需要融合各方面力量持续推进。探索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