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10月下期
利益悖论、利益博弈、利益整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困境与破解/赵雪芬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雪芬
日期:2020-12-04 16:08:15
猪博弈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部利益博弈分析
2020年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但这也使得乡村社会原有秩序受到冲击,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在乡村社会中传播,这使得原本就比较复杂的“三农”问题矛盾更加突出。在电视剧《满地书香》中椿树沟村第一书记刘世成想要举办读书会,但困难重重,村民们对读书并不感兴趣,这时有人出主意“通过读书福利来吸引村民们的注意力”,此消息一出村民们因为能够获得利益而高兴,但也有人打起了读书福利的主意,呈现出一种各主体利益博弈的局面。
本文将乡村社会成员大致分为精英村民和普通村民两个群体,精英村民即乡村社会中“有钱有势”的群体,或者是有想法且有能力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村民;普通村民就是一般农民,公共参与意愿和能力都相对较弱。乡村治理是与基层群众自治密切相关的,虽然地方政府给予相应指导,但乡村治理的主体理应是村民自身,当国家政策下沉到乡村社会时,政策的执行情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精英村民与普通村民的利益博弈。根据智猪博弈模型,精英村民对应的就是大猪,普通村民对应的是小猪,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都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结合上文分析,精英村民与普通村民利益博弈的均衡策略选择为普通村民等待、精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这时双方都能够获取相应利益。
再以电视剧《满地书香》为例,精英村民就是超市经营者,他们希望村委会能够在自己超市购买读书福利从而获取经济收入,因此极力与村书记搞好关系;普通村民等待去读书会领取读书福利,同样能够得到收益。但这样举办读书会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举办读书会旨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是一种具有公共利益、公共价值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但不管是精英村民还是普通村民都将其视为增加自身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3],这是不能真正达到乡村文化振兴目的的。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及时转变,则会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第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形同虚设,乡村居民并不能真正通过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实现素质提升;第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被当成盈利工具,比如精英村民在文化设施建设过程中“赚外快”,这很容易引发精英村民之间的利益争端,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村干部与精英村民相互勾结,形成灰色利益链条,生成微权力腐败;第三,普通村民“搭便车”行为成为习惯,普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得不到提升,乡村民主政治也就得不到发展,在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普通村民的文化水平与文化需求陷入到恶性循环,背离国家发展目标。
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困境破除之策——公共利益整合个人利益
国家良性发展,乡村有效治理,都离不开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合法性循环。根据上文分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困境在于利益悖论与利益博弈,这就隔离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因此,有效的破解之策就是实现利益协调与利益整合,重新建构国家与人民的和谐关系,将乡村治理资源有效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快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民文化理念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复杂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无形、隐性的文化不仅与长久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并且直接关联到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