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0月下期

慎子的君臣之道对领导者逾越上下级心理鸿沟的启示/姜 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姜 辉 日期:2020-12-04 15:52:24
quo;[1]30百姓杂居而处,能力、特长各不相同,有的善于种田,有的善于务工,有的善于经商,不一而足,这就是百姓的实际情况。同样的道理,臣子也有能力、性格区别,“大君不择其下,故足”[1]30。君王要善于深入了解臣子的不同能力,做到人尽其用、职能相称。
  当代领导者应当树立不可“为善以先下”的意识。一些领导者经常感叹:手下人员不少,但可用之人、适用之才不多,而自己又没有选人、择人的绝对权力,工作实在难以开展。于是他们就牢牢地掌握住手中的“大权”,总是认为下属还不成熟、能力还不够,需要自己亲自指导、具体部署。这实际上会大大打击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使下属在工作上成了一颗算盘珠,领导拨到哪里算哪里。下属难以成长、成熟起来,又会对领导产生不满情绪。这样日积月累,上下级之间表面上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可能已经生成了巨大的心理间隙:领导者认为下属不积极、不主动、能力差,不值得信任;下属则认为工作都是领导一把抓,太主动则有越权的嫌疑,必然会引发领导的不满,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工作失误,下属会认为这完全是领导决策出了问题,是领导水平低下造成的。
  慎子还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君王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害处。他认为,君王的智慧未必比臣子高明,那么用并非最高明的智慧处理政务,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力不从心。即使君王确实比群臣都贤能,长期事必躬亲,也难保不体劳而衰。君王体衰之后,又无人能够助其处理事务,结果一样是力不从心。“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1]36众所周知,领导者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出决策,任用并监督合适的人员落实决策。如果领导者长期“自任而躬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工作角色从“决策者”转换成了“执行者”。这就如同让将军去做狙击手一样,表面上看是上下级之间的错位,实则反映了管理的混乱以及领导者管理思维的偏误。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丞相胡惟庸,并宣布废除丞相之位,丞相职事一概由朱元璋独揽。[2]朱元璋是典型的“自任而躬事”型领导,不可谓不勤政。但正是他对臣子的不信任、不倚重,造成了明代阉党专权的局面,这是当代领导者应当引以为戒的。
  因此,在工作上,领导者要与下属真正地拉近心理距离,必须避免事必躬亲式的领导模式,具体事务不能“身先士卒”,将工作部署给合适的下属后,尽可能信任下属的工作能力,让下属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下属也能够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从而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上下级之间也会从“你是你,我是我”的“两层皮”关系,转化为工作任务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慎子认为,君臣之道在于“君无事,臣事事”,上级不插手具体事务,下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事,上下级之间不存在心理上的芥蒂,就能很好地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反对“舍法而以身治”,做到“立公弃私”
  部分领导者热衷于树立自己在单位中的威严形象,在管理中采用事事皆断于己的“一言堂”作风,这使得下属在工作上无所适从,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是否会得到相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