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10月下期
职场中人心之险的理论认知、经验感知与管理策略/王 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晟
日期:2020-12-04 15:46:37
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据此而论,人心之险源于“自我”和“本我”,而受制于“超我”。
从实践上观之,人心之险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逐利性。在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例子,叫作“公地悲剧”,讲的是一个大草原上有个以放牛为生的游牧部落,这片草原可以持续保证1000头牛的生存,而这个部落共有10户牧民,于是大家协商,每户人家只能放养100头牛,这样草原就可以持续更新,维持牛的生长。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不自觉的人开始有自己的小算盘,偷偷地多养牛,因为大家都认为多养一头牛对整个草场影响不大。但当大家都效仿起来时,就非常可怕了。草原的草量供给是有限的,而牛不断增多,就逐渐造成了草场退化,最终致使这片草原退化,无牛可养。这个就是人心的逐利性的例证之一。二是贪婪性。刘国芳的小说《我们找你》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对住在杨处长对面的杨氏夫妇,利用同样的姓氏给他人造成的混淆,收下了很多原本是送给杨处长的贿赂品。从起初的“我姓杨,但我不是杨处”,到心生羡慕,发出了“这当官真好,天天都有人送东西”的感慨,到最后,杨氏夫妇从容地拿走错放在他家门口的礼品,他们无止境的贪欲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两个“杨处”都被带走。三是冲动性。人都有消费冲动的本性。比如,一女性职员某天莫名地挨了领导一顿批评,满肚子的不满与委屈无从发泄,她走进了最喜欢逛的一家店,报复性地买买买。这一购物过程让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回到家却发现这是一堆没用的东西。四是虚荣性。虚荣心是个人对荣誉的一种过分追求,是道德责任感在个人心理上的一种畸形反映,本质是利己主义的情感反映。当下,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媒介平台上都能看到一些人经常发名牌包、出国旅游、吃大餐等宣传图文,以获得别人的点赞、关注,这就是虚荣性的反映。
造成当下人心之险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我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和性格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在社会现实中,家庭氛围不好的,往往孩子的性格也会出现偏激、冲动等。当然,大多数父母表现得很恩爱、善良、有爱心。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二是为获取利益、好处。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曾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4]由此可见,为了获取利益,很多人会弃善从恶,忘了道德,践踏法律。三是侥幸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个体,有些时候我们做坏事,不是不知道后果,也不是没有想到后果,而是存在不会发生到自己头上的侥幸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心理防线,直至东窗事发。四是失去理智。在正常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都是安分守己、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在特定情况下,有些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性格冲动的人会因一言不合而大动干戈。五是有保护伞庇护。人们明明知道做了坏事是要承担责任的,但仍会肆意妄为,这除了心存侥幸,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保护伞庇护,即使出事也不怕——天塌下来,有人扛着。这种人仗着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