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7月下期
心理契约视角下公务员退出机制优化路径分析/王宁宁 王政豪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宁宁 王政豪
日期:2020-08-24 16:08:21
约形成的一种基础,当双方中的任一方的期望受到挫折或者没有按目标愿望进行,这种心理契约就会被破坏,组织和员工的良性循环以及彼此的目标愿望就难以实现。心理契约被破坏在公务员和政府机关的表现就是公务员的工作效率下降、产生厌恶情绪甚至辞职等。这些行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未达到心理平衡以及道德约束失去作用。引致心理契约被破坏的因素有三种:一是期望人,主要指期望的来源的代理人。二是规范,也就是构成契约的条件,如工资、福利、工作前景以及发展规划等。三是期望差异性,也就是指契约中的组织承诺与现实不符。
这三种因素具体到公务员与政府机关就会有不同的体现。如上文所讲员工与组织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期望。对于公务员来说,当其按组织要求完成任务时,他的期望值就应当是组织承诺的兑现,比如工资增加、晋升优先等。但当期望实现度与契约中的组织承诺不一致时,契约关系就有可能破裂。契约关系破裂的引致要素可能是薪酬不合理、绩效不公平、上下级之间的不良关系以及发展前景不明朗、晋升渠道不规范等。由于期望未能实现,在不考虑道德等因素的情况下,公务员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向行为,如故意拖延任务、降低工作效率、辞职等不良行为。对于国家政府机关来说,组织在制定制度或者设计制度时,应当尽可能避免破坏契约,无论是公务员晋升渠道明确化还是绩效工资合理化都应全面考虑。从国家机关来说,对于出现庸政、懒政等行为且不能满足组织期望的公务员,也应当依据规范、制度进行惩戒,甚至清退,通过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净化公务员队伍,以期达到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效果。
三、公务员退出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超编问题
公务员这份工作被群众称为“铁饭碗”,工作稳定,一般不会有下岗失业的风险,这种颇具吸引力的“铁饭碗”也造成了公务员队伍的饱和。由于只进不出,领导职数有限,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超编配备领导干部的现象。领导干部多了,设置的机构也就相应增多了,这就又造成了机构臃肿问题。综合这些因素,领导干部超编,造成“规范型责任”式期望被破坏。
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整改报告显示,干部职数超编已成普遍问题,问题严重的一些县区的科级干部竟超出编制规定的三倍。这种超编现象势必会造成行政资源浪费以及财政支出增加等问题。同时,这些资源浪费的行为又会导致其他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缩水,晋升渠道模糊以及行政效率下降等问题,从而出现推诿塞责、减少工作热情等不良行为。
(二)为实现“退出”而退出问题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政府机关要对本机关的公务人员每年进行考核评定,评定结果可以划分为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以及不称职四种情况,根据评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际型责任”式期望。当定期考核不合格、不称职时,被评者职级晋升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连续两次被评定为不合格,那么被评者将被认为不适合公务员岗位,就会被辞退。但公务员法对于这四种考核结果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因此,主管部门处理此类问题的随意性很大。在一些地方,为了凸显对此制度的重视,一些主管部门直接辞退考核末位的公务员。这种严重不符合“人际型责任”式期望的行为就是为“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