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基于胜任力的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指标体系研究/袁书杰 胡月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袁书杰 胡月星 日期:2020-03-18 16:49:04
究认为,敢于担当的行为认定需要具备四个情境条件:一是在决策前不存在必选的情况,而是有自由的选择权;二是在行动情境过程中存在某些风险因素;三是风险因素可以被完整评价和估计;四是决策行为指向有价值的目标。Bernard等人认为,敢于担当也可能来自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互动。在领导情境中,下属的特点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和塑造领导的担当风格。第三,对敢于担当的内在原因进行研究。领导干部之所以敢于担当,可能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相对于自己而言,其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Annebel等人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敢于担当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之一,它可以提振下属士气,提升下属工作满意度和管理效率,也可以激发领导者的创新行为。此外,领导干部之所以敢于担当,还可能是因为领导干部比较自信,即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素质,以及面对风险决策时的智慧、经验和应变能力。这是敢于担当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第四,对敢于担当的结果进行研究。人们一般认为决策失败的结果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使经济受损,这常见于企业领导的敢于担当行为研究之中。实际上,Morela等人认为,风险本身可能与道德和价值取向相关。比如,领导干部利用公共资金进行一项投资活动,虽然最终目标是帮助下属和整个组织赢利,但是一旦投资行为失败,除了经济损失,还会出现道德和社会损失。Jason等人的研究表明了敢于担当在政治中的意义,即在极端的环境下,敢于担当就是自由主义者反对残暴和恐惧,领导者甚至为此要付出流血和牺牲的代价。总的来说,学者们从特质、行为、情境、内因及结果等方面对敢于担当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取得了较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二、基于胜任力的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内容分析
  敢于担当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主动性行为理论。主动性行为具有自我驱动、争先行动、勇敢无惧、克服困难和情境依赖性等特征,对于理解敢于担当的内涵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此领域中,颇具影响的是Sharon Parker提出的敢于担当行为的三维度:主动工作行为、个体—组织匹配行为、主动战略行为。但是,他并没有使用行为研究的方法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本研究通过参照麦克莱兰的胜任力辞典,对北京市朝阳区50余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领导干部要做到敢于担当,必须具备勇德、勇识和勇为三种素质。其中,勇德包括果断性、坚持性、积极性,勇识包括大局观、人民观、务实观,勇为具体包括创新力、应变力、执行力。以此为基础,按照问卷编制的要求,编制了领导干部敢于担当调查问卷。问卷共有36题,每个维度4题。经检验,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是0.872,各因子累计贡献率是53.518%,问卷的信效度较好。
  具体而言,果断性体现为在面临各种突发或日常情况时,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应对。坚持性体现在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竭力达到目标。积极性体现在秉持追求卓越的信念,渴望有所建树,不满足于现状,有不断要求上进的意识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决心。大局观体现在以大局为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在个人与组织、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产生矛盾时,可以牺牲个人、局部、眼前利益;遵守组织秩序,不扰乱组织的整体规划,从组织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决策、开展工作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