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2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德治的实现路径研究——以何斯路村的实践为例/柯凤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柯凤华 日期:2020-03-18 16:41:59
景下乡村德治的实现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发展乡村产业,奠定道德治理物质基础。产业是乡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村民来说,其只有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才能自觉、积极和主动地参与乡村道德建设。如前文所述,何斯路村产业发展带来了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其道德治理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德治的第一要务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第二,转化和创新发展乡村传统文化。实践表明,新的治理范式的推行有赖于参与主体以及社会公众的文化心理已经准备充分。若社会公众具备了相应的文化心理,则其对社会的价值不言自明;如若不然,则需要引导、培育与新型治理范式相适应的文化心理状态。何斯路村重拾传统文化、实施“百万育才计划”、开设晨读班等举措,使得村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此构筑了与道德治理这一治理范式相匹配的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第三,设计完善的道德治理制度规则。道德从本质上是“主观的科学”,它必须借助客观的、明细的制度规则才具有可操作性。[4]164何斯路村通过顶层设计,通过“功德银行”构建了完善的制度规则,使村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也使得村民以一种对村庄负责任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功德银行”的积分制,合理量化了道德评价标准,使村民的道德行为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
  第四,构建道德奖励机制,强化道德行为。在道德治理推进过程中,建立道德奖励机制来强化村民的道德行为是题中应有之义。何斯路村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其创造了一种激励引导机制,在贡献和回报之间建立了一个良性互动机制,使得尽义务的人可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回报。何斯路村的成功经验还在于其将村民的道德行为作为开展村务工作的参考,将道德积分作为治理的指标,在事关切身利益的事项上,参考积分情况给予优先或优惠。
  第五,恢复道德的评价功能。“功德银行”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充分运用乡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和面子观念能自发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功能,使村民为获得好的评价而表现出奉献和利他的一面。
  第六,提升治理主体的道德修养。邓小平说过:“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因此,应注重通过培训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官德教育,通过考核制度督促乡村干部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官德修养,在服务乡村群众中增强官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夏当英,宣朝庆.乡村生活秩序重构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以皖南H镇为例[J].河北学刊,2018(4):175-181.
  [2]陈培永.资本逻辑与道德代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3-38.
  [3]徐宗阳.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基于华北地区一个公司型农场的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6(4):63-87,243.
  [4]李建华.现代德治论:国家治理中的法治与德治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姜佩亚  
  E-mail:ldkxjpy@163.com  
  电  话:0371  -   63926295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