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及其优化对策/朱 懿 韩 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 懿 韩 勇    日期:2020-01-20 17:35:56
虚拟网络信息平台“平安365”连接起来,并构建起跨部门、整体性、无缝隙的优质协同高效的公共服务智慧体系。
  3.整合治理资源。智慧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不同政府部门由于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不同所造成的合作阻碍,跨部门、跨地域整合了社区内外的不同组织、人力、智慧、财力、技术、信息等资源。
  4.强化公共服务。智慧社区建设就是为了让互联网成为服务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有利于解决人口膨胀、公共服务不足、交通拥挤、污染治理、健康养老等复杂性棘手问题。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将数字城管、治安监控、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等29个部门、300多项办理事项纳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基层治理效能。
  5.改进工作方法。智慧社区建设实现了公共服务由线下向线上的延伸,将24小时全响应的公共服务模式由理念变成了现实,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网上和网下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共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了连心桥,实现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聚民心”的智慧化社会治理。
  6.推进基层民主。智慧社区建设对最大限度地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变替民做主、代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实现群众民主监督和民主科学决策,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群众权益,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北京团结湖街道智慧型社区治理模式,就是借助智慧系统,搭建了基层党组织、社区居民、党员、街道办、工商业人士、人大代表等科学决策、共建共治、互动协商的智慧平台,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民主。
  二、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技术至上的理念误区。智慧社区是人类借助高科技工具解决治理困境的手段,是在“社会治理中体现人类智慧,让人类智慧融入社会治理”的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融合、协同行动的过程。但是,在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工具理性的极端化所带来的人文精神衰落,少数地方政府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错误地认为智慧城市仅有技术就可以了,而缺乏城市人文精神和城市共同体意识塑造。因此,智慧社区建设要避免技术至上的误区,特别是智慧社区的服务内涵要紧密围绕其功能定位而非技术发展水平展开。比如,智慧社区的管理、服务、参与、协调功能是其主要功能,而有的地方如国家级贫困县的对口帮扶公司,在上述功能还没配置完善的时候,就依托技术平台,开发出智慧电表、智慧水表等非必需且昂贵的服务功能。
  2.政府唱“独角戏”的主体尴尬。在国外智慧社区建设中,新开发的商务楼盘或者改建的老旧社区都是由地产开发商等企业按照政府统一的标准,对由科学决策平台、监督评价平台、服务供给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投诉受理平台和服务选择平台等不同系统组成的智慧社区系统进行配套安装。但是,在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智慧社区建设的高成本性、高技术性、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以及运营的复杂性等,各地的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社区的物业公司和地产开发商等企业本来应该作为智慧社区运营管理的主体,但其目前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
  3.专业化运营人才的短缺。在我国的智慧社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