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下期
以闹取胜式邻避抗争的生成逻辑与治理策略/王铁骊 段海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铁骊 段海林
日期:2019-12-20 12:43:34
和度。
三、以闹取胜式抗争生成逻辑
(一)心理—偏好逻辑
在邻避冲突这一社会发展矛盾纠纷中,不同心理偏好指导下的行为主体,对邻避设施的态度也会不同。邻避设施风险感知程度、心理预期的好坏、选择信任或怀疑等也都因心理偏好不同而产生差异。心理偏好是推动行动者选择以闹取胜式邻避抗争的内在驱动力。
信任关系和心理动机决定邻避抗争行动者的心理偏好走向。信任主要表现为公众对政府、运营商以及维权渠道的信赖程度。在相关邻避设施事故发生后,负面信息使得公众对邻避设施项目的安全产生怀疑,而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政治附庸的形象使其在公众内心缺乏公正性与权威性,问题解决机制的低效挫伤了公众的信任感,公众心理安全防线塌陷,被强烈的剥夺感和恐惧感覆盖。信任感与安全感是人生活的必需品,一旦这种安全感与信任感被动摇,随之而来的愤怒和焦虑会促使人们诉诸武力。从行为心理动机的角度看,公众的心理动机较为多元,单一的心理动机难以对公众邻避抗争行为做出确切的回应。高频率的邻避冲突使得政府的公信力逐渐削弱。公众的不信任感与混合动机及政府维稳目标和运营商的营利性是促使行动者选择以闹取胜式邻避抗争的心理导火索。
公众对邻避设施的风险感知通常会经历一个从“不怕”到“我怕”的认知重构过程,网络舆情会加快促使这一认知转变。网络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的能力。
(二)制度—选择逻辑
当前国内对于邻避冲突引发原因的解释较集中于隐秘决策过程、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和风险认知偏差。决策过程属于制度制定阶段的重要内容,隐秘决策模式容易激起公众对邻避设施的抵制情绪,破坏了公共设施本身具有的合法性;在制度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能否有效防范控制风险,对于抑制公众的反抗情绪和化解邻避冲突至关重要;由于以往经验对制度形成的负面看法,民众对制度的不信任感加大其对邻避项目的风险认知偏差。从制度制定到制度实施,再到制度评价与认同,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邻避问题的治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都会成为民众采取进一步抗争行动的重要诱因。
制度决定政府行为选择的范围和边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公共项目设施规划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化手段推进,邻避公共设施项目尤其如此。当面对阻力和矛盾时,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决策和执行带有很强的自上而下性。在传统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型之际,涉及邻避问题层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加之邻避设施公共安全评估体制、追责问责体制尚不完善,致使邻避问题形势异常严峻。制度缺陷是促使民众选择以闹取胜式邻避抗争方式的重大外在推力。
(三)资源—工具逻辑
资源构成了解决问题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行为主体能否达成目的,以及在行为发生时所能够运用的对抗工具选择,且行动者们总能够较为理性地利用现有资源或工具(如弱者武器、身体、身份、社会网络,外在的法律、法理等)选择适合的策略。这些现有的资源或条件显著地影响了行动者的行动策略。这些突破程序边界的暴力应用不过是个体理性计算后做出的选择。邻避纠纷解决制度的失效,在很大程度上诱导了公众对现有其他资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