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12月下期
基层党建中的“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大思路/叶可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叶可汗
日期:2019-12-20 12:29:39
意识不坚定,需要再加强思想锻造。实践已经证明,身体入党并不意味着思想入党,如果不加强教育与培养,那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就会逐渐弱化,直接对党建工作产生影响。很多基层党组织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问题,甚至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的基本原则性问题把握不清,在政治责任方面滑坡现象严重。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基层党组织的一些问题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比如,对安徽省某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10个基层党组织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党委一把手将党建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其他的都将经济或者社会领域作为主业务,基层党建边缘化问题不容忽视。
(二)责任机制滞后
硬约束跟不上是造成基层党建“微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似乎越是基层,面子越重要,利用得好则成为治理工具,但如果基层领导干部过于“好面子”,那就很容易形成“形象工程”、形式主义等不良之风,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1]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党员干部责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存在着很大关联,主要表现为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并不是政策制定环节的,而是政策执行环节的,对上级政策的打折执行似乎已经成为基层的一种“通识”,这大大地降低了顶层设计落地的有效性。特别是基层监督、问责的延续性比较差,在发现问题之后,虽然进行了问责,但问题实际整改情况如何,此类问题是否后期还有发生,这些问题都没有针对性的制度予以解决。巡视组虽然“回头看”,但整体来说范围较小,威慑性不足。
(三)组织温度不够
基层党员干部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按照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党员干部的回报感、回馈感就不强,在工作中也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情况,甚至将这种消极情绪传染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一方面问责机制和责任管理不完善,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激励机制也不健全,这就使得基层领导干部管理处于一种“半真空”状态。组织温度不够,以至于基层党员干部体会不到来自上层的厚爱、温暖,自上而下的只是工作压力。越是基层,党员干部越可能面临着多种困难,基层党组织本应起到化解困难的作用,但实际上缺位,基层党组织并未及时听取党员干部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消解他们的困境,造成基层党员干部各方面工作主动性不高。
三、以大思路解决“微问题”
所谓大思路,就是从全局出发,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视角对基层党建以及基层党建“微问题”进行处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促进基层政治生态净化,关键在党支部。基层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同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是提升管党治党质量的关键性保障。优化党支部建设是解决好基层党建“微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党支部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进程。
第一,以明责保障党支部建设有章可循。目标、责任、标准这是执行的尺度,也是考核的参考。明确队伍责任和标准,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人数与任期,加强对领导班子以及骨干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强党员干部整体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党支部日常管理能力。明确活动责任和标准,对“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频次、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