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9月下期

生产力视角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选择/周翠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翠英 日期:2019-09-06 17:52:12

 

  【摘  要】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从本质上讲是精神生产发展的深层表达与表层表达的有机统一,最终取决于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思想观念冲突与裂变。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需要将其置于社会生活整体视域、运用唯物史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辩证运动中来把握,挖掘提升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与时代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关系(知识、理念、制度),从而真正实现文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关 键 词】生产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周翠英(1981— ),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属院校纪检监察室(审计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8B173);2019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2400410269);2019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中原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L—2019—1151)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8-0122-03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是观照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基本理论标尺。乡村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精神生产发展的深层表达与表层表达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集历史性、当代性与未来性于一体的时代性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只有以生产力理论来观照和研究,才能理性认识乡村优秀文化传承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为乡村优秀文化传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一、生产力视角剖析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
  文化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只有置于社会生活整体视域、运用唯物史观、立足于当代实践、结合民族思维传统来审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辩证运动中来把握,才能真正推动其实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1.文化产生的前提是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这是唯物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包括我们所谈论的文化的理论起点。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如果没有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就无从谈起产生与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关于文化的讨论,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就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化产生的现实前提,也为我们讨论文化传承明确了理论基点:那就是必须从现实的人及其从事的生产实践出发来进行。
  2.文化发展的终极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其产生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发展亦需要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中审视。这就要求我们讨论文化传承应该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展开。
  3.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不同表现形式,各有其社会功能和特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