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新时代基层政府信任的制度化建构路径/郭少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少华 日期:2019-08-12 17:01:21
,甚至会产生反感、抵抗、冲突。这导致越强制越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产生,削弱群众对政府信任的建构。如果政府更多采用柔性执法,通过民主协商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就会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使群众更加拥护基层政府,促进良性循环。
  三、新时代基层政府信任制度化的建构路径
  (一)建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
  实践证明,要想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基本的就是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如果基层政府不向公众透露相关信息,行动过程遮遮掩掩,就难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基层政府要建构政府信任制度,必须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一要建立基层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机制规范、符合程序、具备可操作性,同时要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基层政府不能选择性公开信息。二要拓宽基层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向群众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
  (二)建立群众利益畅通表达机制
  对群众来说,最难的是申诉无门。要想赢得群众的信任,必须建立群众利益畅通表达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群众可以表达自己的各种诉求,基层政府也拓展了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渠道。一要建立健全信访、听证、民主协商、行政诉讼等利益表达机制,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回复。二要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市长热线、书记接待日、一把手接访等是比较受群众欢迎的表达渠道。同时,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媒体互动,把政府和群众联系起来,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完善基层政府信任监督机制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完善。政府是否作为、作为得好坏,与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发挥得好坏关系巨大。一要充分保障乡绅、群众、社会组织等的监督权利,保障民众对政府行为检举、揭发、听证、建议的权利,保证基层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治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坚持拍苍蝇,追责问责。二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特点,通过微信、微博、电视、报纸等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让政府树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理念。
  (四)培育群众的现代公共精神
  基层政府信任制度化的建构,既需要上述各种机制来保障群众的权利,也需要群众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群众也应具有现代公共理性精神,不能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共同利益,具备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思想境界。公共精神是建构基层政府信任制度化的品质支撑和伦理约束。一要培养公民积极参与的意识。要培养群众的权利意识、监督意识、主体意识,做到理性、有序、平等参与,拓宽群众参与的平台,促使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公共事务。二要开展公共教育。开展公共教育能够培育群众优秀的公众文化、优秀的公民品格。一方面,要建构现代的公共教育体系,树立公共精神的中心地位,通过渗透式的教育,内化为群众的优秀品质,形成为公的思维模式和行动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拓展群众的受教育范围,提升群众受教育的成效。
  (五)营造基层社会信任文化
  在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熟人关系,群众之间的信任度比较高,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转型,道德失范、行为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