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基于扎根理论的单位能力要素结构模型研究/李维春 易小军 王 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维春 易小军 王 敏 日期:2019-07-08 16:55:14
发展主范畴。本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单位能力要素的内容和结构,通过关联式编码建立各能力要素在概念层次上的集合关系,最终形成5类主范畴关系,包括技术能力、功能能力、保障能力、动态能力和牵引能力。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三)核心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
  核心式编码阶段是在关联式编码的基础上,对已建立的5类主范畴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核心类属。本文将研究的“单位能力要素构成”的核心问题范畴化为“发展能力系统”与“支撑能力系统”两大主能力系统。其中,发展能力系统涵盖技术能力、功能能力与保障能力三个维度,支撑能力系统涵盖动态能力与牵引能力两个维度。根据三阶段编码结果,本文构建了单位能力要素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四、单位能力要素结构模型的关系内涵
  (一)技术能力维度
  技术能力(C1)是指单位利用内部与外部科技资源,实现技术突破的创新能力。经访谈调研和扎根理论分析可以得出,自身科技实力较强的单位可以通过发展自主创新能力(M1),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技术垄断;而那些对外部科技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单位则可以通过发展模仿创新能力(M2),迅速获得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
  (二)功能能力维度
  功能能力(C2)是指单位实现市场生存和组织目标必须具备的刚性能力。在功能能力方面,要求单位领导和各战略业务单位具有整合各业务板块组织技能的能力,能将产品开发能力(M3)、计划生产能力(M4)和市场营销能力(M5)等多种业务技能有效地协调和整合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单位在市场发展中的有利地位。
  (三)保障能力维度
  保障能力(C3)是指单位有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能力。在单位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一是要建设好风险管控能力(M6),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二是要提升品牌建设能力(M7),扩大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三是要优化组织管理能力(M8),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为单位持续成长保驾护航。
  (四)动态能力维度
  动态能力(C4)是指单位面对环境变化迅速调配资源的能力。信息的快速流动提高了市场竞争者调整竞争策略的频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也有了更多替代对象。动态能力要求单位对市场机会与竞争者威胁具有敏锐的环境识别能力(M9),并能够根据环境识别结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能力(M10),配置或重构新的竞争力。
  (五)牵引能力维度
  牵引能力(C5)是指组织价值理念提升单位成长质量和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能力。组织价值理念是为组织成员所广泛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是造就单位长久生命力的土壤。因此,要提升单位的牵引能力,一是要增强目标引领能力(M11),科学规划组织愿景,引导成员行为;二是要培育文化牵引能力(M12),调动成员积极性,提升工作效能;三是要激发社会贡献能力(M13),提升社会形象,实现价值共享。
  (六)两大能力系统
  在第三阶段的核心式编码阶段,本文并未从传统意义上将单位能力范畴划为一般能力系统与核心能力系统,其原因在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单位成长环境千变万化,任何一种能力都难以剥离,在单位不同的生命周期中,某些能力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