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逻辑与实现路径/王志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志立 日期:2019-02-27 10:46:36
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时,依法治理并非指消极简单地运用法律处理基层事务、约束公众行为,而是指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积极能动地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需求。法律法规的功能是多向的、复杂的,不仅具有预防、惩戒等功能,还有预测、指引等功能。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
  (一)以人民为中心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价值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价值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践,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满足基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更多适应基层现实需求的优质治理资源下沉,让基层治理服务对象涵盖各类社会群体,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治理理念,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群众都能以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双重身份”参与到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改善民生、惠及全民的基层治理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基层治理成果。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通过治理领域的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不断改进基层治理方式方法,增强基层治理队伍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更加有效的执行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基层治理内涵式发展。
  (二)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实现治理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多元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为建设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厚实的财力支持。要坚持城市和农村两个治理场域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加大对偏远农村基层治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在基础教育、医疗救助和养老保险等基层人民最关心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有效解决农村治理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要协调配备治理资源,补齐“老、少、边、穷”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提升基层治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引进专业精深的治理团队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借鉴国际先进治理经验,尤其是国际化城市社区和乡村治理方面的成功做法,着力推进基层治理向国际化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治理成果。
  (三)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四化”水平,增进人民的“快乐幸福感”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强化责任主体、夯实法治保障、完善技术支撑和培育专业队伍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基层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人民“共建共享感”和“快乐幸福感”才能够持续提升。第一,强化责任主体,推进基层开放共治。基层社会问题复杂、利益分化,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为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基层治理主体职责,使其在法治框架内各尽其能、相互协同,同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