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逻辑与实现路径/王志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志立 日期:2019-02-27 10:46:36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当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就是从破解“硬骨头”“老大难”等困扰基层群众多年的民生问题入手,解决好老百姓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
  (三)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主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认识上的又一次深化和飞跃,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水平必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相适应。从宏观上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要将其作为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热情和干劲的重要途径之一,融入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中;从中观上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人与社会良性互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解决基层治理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从微观上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途径,要深入乡间村落、街道社区和厂矿学校,组织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面对面、零距离”倾听百姓呼声,尽力满足群众的多元化诉求,确保基层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演进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城乡和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社会治理模式逐步从“集权管控型”转向“自主自治型”,治理主体也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更加凸显,让人民群众满意逐渐成为治理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逐渐树立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要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本质属性得以凸显出来。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成果
  社会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近20年来,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演进到相对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第一,“协同增效”型基层治理体制初步建立。“协同增效”型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协商共治。这种治理体制在培育壮大社会力量的过程中,通过塑造“伙伴文化”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高公众的自我服务和自治能力,并规范和监督政府权力运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绩效。第二,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体系基本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估内容相对全面,评估标准更加科学合理,评估程序趋于规范严格,“第三方独立运作”的评估机制不断优化,评估论证的专业权威性和结论可信度明显提升。第三,公共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始终以满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