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2月中期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路径探析/王思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思远 日期:2018-12-18 16:48:10
进一步明确个人、企业与各级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明确赔偿义务人和权利人,合理界定赔偿的标准和范围。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是“谁受益,谁补偿”,在“谁受益”难以界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政府补偿的方式,而在“谁受益”可以明确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企业或个人来补偿。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还包括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工人疾病和污染区域内居民失业等一系列损失,以及为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等费用支出。第二,需要拓展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生态保护补偿领域,如国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的捐助。构建多元化补偿机制应该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它既涉及多元的补偿主体,还涉及多元的补偿对象,如森林、草原、耕地等,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居民的补偿。第三,需要加强对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技术,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要对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向社会公开并接受公众监督。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大短板在于乡村,所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以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而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这样,乡村生产才能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才能持久富裕,农村环境才能有效改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力推进”[1]。城乡融合的制度要以加强乡村基础建设为保障。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步加快乡村的基本建设,加大对乡村修路、通水、供电等的投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加强乡村的互联网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引导各部门、各类企业参与绿色农业生态补偿,警惕绿色农业产业模式尚未完成带来的剩余劳动力增多、粮食产量减少、农民收入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重视对农业的技术性生态补偿,扩大惠农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激发农村要素市场的活力。要保护乡村土壤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修复,引导社会各方对乡村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乡村生态补偿范围,调动市场力量来完善乡村生态补偿机制。
  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离不开人的因素。城市人口的回流是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保证,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则是城市人口回流的原动力。随着新时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的城市工人产生了做回农民的意愿;大学毕业生在城市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希望能够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如办老人院、卖有机农产品、卖民间手工艺品等;退休后的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等也有回乡的诉求,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乡贤是最好的佐证。一旦城市人口大量回流乡村,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也应该得到构建。要尽可能地吸引社会系统融入,提高公众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度,让公众积极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另外,需要改善乡村干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