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0月中期

“和谐”政治思想对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郭佳鑫 雷巧玲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佳鑫 雷巧玲 日期:2018-10-08 11:52:48
是做人、治国的重要原则。“和”与“同”反映在政治领域,通常与社会理想和治理相联结。《孟子》中提出:“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美好画面。近代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孙中山所追求的“天下为公”,实质上都是在追求社会的“和谐”。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谐”治理理念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谐”治理理念追求的是社会不同主体之间有序的“和谐”状态。在“和谐”价值理念指引下,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局面。这不仅是“和谐”治理理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守和”,形成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
  墨家“尚同”观念中包含了稳固社会治理结构的论述。《墨子》中说,“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即思想与上级保持一致,其实质是严格组织纪律,保持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当然,从现代视角看,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封建、落后的思想成分,但在缺乏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和统一的社会治理理念的情况下,“尚同”观念有利于社会分支治理主体统一治理理念,有利于稳固社会治理结构。当前我国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墨子》中说,“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有过,则规谏之”。通过“上”“下”沟通意见,充分发挥“下”的规谏作用,在形成稳固的治理结构后,付诸行动,推动社会治理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墨家的思想精髓。
  墨家思想在社会治理复杂多变的当下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稳固的社会治理结构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稳固治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统一治理理念的熏陶和不同社会分支治理主体间相互关系的确定。受墨家“尚同”观念启发,将社会分支治理主体中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基层组织以明确的制度性规则组织起来,并培养“和谐”的治理理念,通过社会分支治理主体各自所辖领域治理的完成,最终实现社会治理整体的有效治理,达到“善治”的“和谐”状态。
  (三)“持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
  多元的社会治理主体所带来的是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公平正义”是“善治”状态下社会治理所追求的基本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关键因素。“公平正义”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体现在于能否保障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权利及其有效参与。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在传统政治思想中表现为儒家的“贤人”政治和墨家的“选贤举能”观念。《孟子》所讲的“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就是儒家“贤能”政治的典型代表,而如何成为“贤能”,儒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成。墨子主张“尚贤使能”来治理天下,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荀子》中说:“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