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9月中期

政治信任视域下优化政治生态探析/尤西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尤西虎 日期:2018-09-17 11:30:50
染了政治环境,恶化了干群关系,实际上却从深层次上割断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动摇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2.风险社会的来临挑战政治生态的治理绩效产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这是对我国发展阶段、发展大势的重要判断。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社会深刻转型带来的发展矛盾集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我们逐渐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也累积了经济结构矛盾凸显、社会极化现象突出、社会矛盾愈加显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等发展风险。二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全球化带来了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这些现象的共享性、共生性。有专家对全球化表示担忧,指出现代社会的可控制性、确定性、安全性极其微弱,认为各类“人造的风险”导致了空前的风险强度和复杂的风险环境。三是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高速的经济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已使中国完成了大国崛起的准备期,进入大国崛起的摩擦期,更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一超多强、周边地区安全冲突不断、非传统安全急剧增加的挑战。这三种风险都是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的背景环境,都对政治生态能否实现理想的治理绩效提出了挑战。
  3.批判性公民的出现考验政治生态对公众期待的回应。“批判性公民”的概念最初由皮帕?诺瑞斯于20世纪末提出。一般来说,批判性公民是指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民众对政党政治等代议民主机制的运作结果持怀疑态度,但同时又对民主理念、价值与原则存有高度的欲求、情感支持和信任。[2]他们被认为普遍具有较高的权利意识,以及政治参与、表达的意愿,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高,并会用越来越高的标准衡量政治系统,甚至挑战政府权威。批判性公民对于政治系统的影响,在我国也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虽然林岗等对批判性公民理论能否直接应用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表示谨慎,但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思想领域变迁巨大,人民当家做主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参与、监督、权利等意识大大提升,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苛,弱化了政府的传统威权,考验着政治信任的重构和政治生态的优化。
  4.社会思潮多元遮蔽人民对政治生态的总体认同。政治生态是政治系统诸要素运转的总体状况,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系统运转中的表征,其状况如何影响着人们对于包括政治环境、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在内的整个政治系统的认识、判断和情感取向,可以说,政治生态是一国政治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度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思潮也日趋多元化。当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折中马克思主义、新儒学等思潮,这些错误思潮善于伪装,与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观点、价值立场上形成根本对立,严重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全民认可度,也销蚀了人们对于政治生态的认同度。优化政治生态就要使政治生态形成对社会的正向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