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月中期

宋襄公霸业悲剧的成因探析/齐宁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齐宁阳 日期:2018-02-06 10:07:11
否列成堂堂之阵。宋襄公的霸业悲剧就在于他没有分清场合和形势,没有认清时代与对手,不懂因势利导,缺乏临机应变的战略思维。他决策僵化,缺少战术的变通,在军事指挥上算不得一位成功的领导者。
  春秋时期的战争规范,既有尚礼节的正义之战,又有尚诈术的不义之战。宋襄公的失败在于他对尚诈术的战争规范视而不见。英明的领导者往往能在两种战争规范间达成平衡,讲求仁义的同时也不忘权谋之术,仁义和诈术两者不可偏废其一。但宋襄公却并未准确把握战争规范,他只知遵循仁义,对于诈术充耳不闻。当时代的天平已经偏向诈术一侧时,宋襄公还妄图仅仅依靠仁义、礼节取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行仁义是有限度的,应以实力为保障,在双方势均力敌,对方也坚守道德准则的前提下,我方理应回之以礼,这无可厚非,也是国与国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但是,宋楚间的那场泓水之战,从军事实力上看,宋为弱国,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仁义的枷锁只会使自己陷入更艰难的境地,也意味着兵败国危。“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仁义扬名的宋襄公因军事指挥能力不足而折戟于争霸的路途上。反观今天,领导者除了要追求道德、实行仁政,自身业务能力也要过硬,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才是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才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 外交失策,平衡失序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宋国地处春秋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地带。在国家实力不济的情势下,宋襄公作为领导者,理应奉行平衡外交政策,在列国之间左右逢源,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经略东夷,攻打郑国,与楚为敌。这些外交行为,非但未起到平衡各方势力的作用,反而打破了平衡。外交环境的恶劣导致宋国孤立无援,败局已定。
  春秋时期是一个理想主义外交观与现实主义外交观相伴共存的时代。宋襄公所生活的春秋中期,王室衰微,周天子一统天下的等级秩序逐渐解体。当时的华夏地区进入了一个各自为政的无政府主义的国际体系。在这种状态下,他国的外交行为势必会影响到本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于是外交思想开始萌生。理想主义的外交观主张以周天子的名义节制诸侯,崇尚周礼,把周礼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现实主义的外交观强调实力的重要性,崇尚权力,认为国与国之间只有现实的利益关系。但在二者的不断交锋中,现实主义逐渐占据上风。这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诸国争霸不休的国际体系中,一个国家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须壮大自身实力,用实力说话,否则会有灭国之危。理想主义固然美好,但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理想主义还是要败给现实主义。但宋襄公却选择了前者,这也是其霸业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国的现实条件决定了其应采取现实主义的平衡外交政策。宋国处于中原腹地,是春秋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地带,平衡外交策略才是其首要选择。宋国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它在国际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从交通上看,宋国位于战略要冲,是中原各国通往东南吴越的必经之路。在各诸侯国均想称霸中原的形势下,宋国不可避免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说,宋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动。从地形上看,宋国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易遭他人进攻,无险可守。此外,强邻的环视使其难以拓展疆土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