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7年12月中期
党内政治生态带动我国整体政治生态的道路选择/刘少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少东
日期:2018-02-01 18:05:06
在没有引入政治生态概念之前,我国政治生态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概念使用上,还是用政治治理的概念。必须指出,在政治治理上,我国也存在一个像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描述的那样的“词典式序列”。只不过,这不是正义原则的优先排序,而是政治治理的优先排序。这个排序的优先项不是罗尔斯讲的“第一原则”,而是党内治理优先原则,然后才是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排序,这样的排序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治理道路,就是党内政治治理带动整个政治治理的道路,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新时期,都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治理上引入政治生态的概念,这赋予我国政治治理以政治生态学的意义,在客观上使我国政治治理成为政治生态治理。这样一来,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新时期形成的由党内到党外的政治治理的“词典式序列”,实际上成为由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到党外政治生态治理的“词典式序列”。这在本质上就是党内政治生态带动我国整体政治生态的治理道路。其主体内容可以简洁地表述为:以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为重点的我国政治生态治理体系。
其一,党内政治生态是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重点。作为执政党,党要不断适应客观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党内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也必然成为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重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党内政治生态作为我国政治生态正向运行规律的起始点和清洁源,首先是其表率、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其次是其渗透于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再次是其对整体政治生态的形塑作用。不管怎样,抓住党内政治生态这个优先项,就等于抓住了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主要矛盾,在客观上有利于其他政治生态层面上问题的根本解决。
其二,国家政治生态是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亮点。国家政治生态作为我国政治生态的中间环节,首先,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成效要通过国家政治生态显现出来。其次,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会推动政府造福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能塑造政府为公为民的主体形象。再次,政府通过把好掌权用权关,克服权力异化现象,有利于打造政府的廉洁形象。总之,国家政治生态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最集中的体现,必然成为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亮点。
其三,社会政治生态是我国政治生态治理的基点。首先,不管党内政治生态治理还是国家政治生态治理,最终都要在社会政治生态治理中落地。其次,通过发现和揭露社会政治生态中的阴暗面,为国家乃至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提供依据。再次,不管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还是国家政治生态治理,说到底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总之,我国政治生态治理一旦离开社会政治生态这个基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是我国政治生态治理追求的目标。习近平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这提出了我国政治生态治理追求的目标,即不管党内政治生态、国家政治生态、社会政治生态,还是整体政治生态,都要以此为政治生态治理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形成以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为重点、国家政治生态治理为亮点和社会政治生态治理为基点的我国政治生态治理体系。
四、我国政治生态治理道路的战略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