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0月中期

建构与重塑我国制度权威的时代价值及路径选择/白宝山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白宝山 日期:2017-12-05 17:14:47
会影响党的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党的政治权威和社会权威。所以,应当将制度权威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二、我国制度权威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剖析
  (一)制度权威缺失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制度虚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但在制度建设中仍面临着制度虚设、执行不力等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以罚代法等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各领域的潜规则肆意泛滥。比如,在农村基层管理中,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多流于形式,多数基层政权仍由少数村干部把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盗版侵权、行业垄断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仍非常普遍。这些制度失范行为弱化了社会成员对法律制度的尊崇和认同,降低了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度权威。[2]
  其次是制外特权。制度是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产物,体现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分配,由于不同的利益集团拥有不同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所以,各个利益集团从社会制度中获取的利益并不均等,在制度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制度不公、制度扭曲、制度异化等问题。比如,在法律生活中,执法部门及政府官员处于强势地位,常常滥用手中的公权力,产生执法不公、司法不公、以罚代法、以权压法、以权谋私等问题,弱化了法律制度的权威和地位。
  再次是低价违制。在社会转型中受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法律法规对制度失范者的惩处力度不够,导致制度所表达的社会意志无法转变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以环境污染问题为例,我国环境违法成本过低,违法成本尚不足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的10%,不及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的2%,在这种制度环境中,企业自然乐意以违法的方式获取更大利润。还有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时,经常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境况,一些工作人员总是百般刁难,甚至拖而不办,但是这种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执法部门常常违法办事,许多问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产生了“依法事难办,违法无人管”的社会怪象。
  (二)制度权威缺失的成因分析
  制度权威缺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权威流失、公民意识觉醒等密切相关,还与非正式制度发展滞后、人治思维及专制文化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政治权威和制度权威的关系不协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制度与人之间总是密不可分的,制度需要由人来制定和维护其权威,人也需要社会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在政治和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法律漏洞和制度真空,从而弱化了法律法规的权威。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经常出现权大于法、以权压法、“一把手说了算”等政治权威超越制度权威的现象,这无疑影响了政治权威和制度权威的良性互动,带来了制度权威缺失问题。[3]
  其次,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不协调。非正式制度以自发性、非强制性的方式影响人的价值信仰、意识形态、社会习俗、道德观念等。非正式制度是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制度规范等正式制度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如果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