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7年9月中期
“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批判及启示/沙靖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沙靖宇
日期:2017-10-16 11:02:07
要价值。但这种理性主义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线性的、独白的、单向度的思维,其对于存在于变革社会中、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固定规律可循的管理活动具有解释的局限性。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这种诞生于工业社会时代的理性主义思维模式,倡导在现实语境中认识与理解,在交流与对话中建构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这既是对传统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否定,也是对其超越。因此,在管理学中可引入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实证主义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对人性假设进行界定并建构管理学理论。
其二,应建构管理学人性假设的系统逻辑。同我们揭示“经济人”假设的缺陷一样,管理学中的“社会人”“复杂人”“文化人”等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如“社会人”假设只是揭示了工作环境中的人在具体的社会交往中的心理关系,而忽视了管理活动中人的其他社会关系;“复杂人”假设只注重个体的差异性而忽视人性的普遍共性;“文化人”假设侧重人性的精神属性,而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能完整地把握人性的全部内涵。整体来看,这些人性假设都是只针对人的某一属性或者某一方面行为表现进行深度刻画,进而建构相应的管理理论,普遍存在着对于人的抽象化、片面化、机械化的理解倾向,从而肢解了人性的丰富内涵。因此,应该建构管理学人性假设的系统逻辑,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生成性与历史性相统一、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出发,建构人性假设系统。据此而建构的人性假设将不是片面的人性,而是完整的人性。这还原了人性本质的丰富内涵,明确了人的需求和行为的多样性,彰显了组织成员的个性,确立了管理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如此,人不再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人的全面发展与价值实现将成为管理理论建构与实践目标的最终旨向。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4.
[2]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杨砾,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70.
[3]詹姆斯?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69.
责任编辑 于小曼
E-mail:ldkxyxm@163.com
电 话:0371 - 63934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