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管理学视域下的理性主义价值解析/沙靖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沙靖宇 日期:2017-04-26 17:01:29
有目的、有意识的科学活动。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可见,科学管理理论从其诞生之时便极为强调管理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从而使其区别于传统经验式管理。正是理性主义对这种目的性的强调,使管理从一种自在自发状态走向了自由自觉状态,进而呈现出一种有目的性的理性行为。所以,正是理性主义为现代管理所确立的这种目的性思维,才使诸如追求量化指标的计算理性、追求手段合理的工具理性、追求效率目标的经济理性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管理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理性主义管理。
  第二,管理是追求普遍性的理性活动。理性思维是相对稳定的,是可以通过普遍形式加以固定的,即我们一旦获得了关于某类事物的理性知识,就形成对该类事物的普遍共识。可见,理性蕴含着普遍主义的思维特点,也正是这种普遍主义的思维特点赋予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理性主义通过弘扬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强调通过对普遍的把握来达到对特殊的认识。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管理也成为一种追求普遍性的理性活动。古典管理理论便是理性主义追求普遍性的产物,即用普遍管理原理代替个别经验,从而使管理学成为一门所谓的科学,并将管理的普遍性推广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例如,“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罗通过时间—动作原理分析试图建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该理论适用于一切领域,并据此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再如“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认为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的理性官僚制是一种理想类型,其普遍适用于军队、企业、政党、学校、政府等各种组织类型,强调了官僚制在一切领域中的普遍适用性。不仅古典管理理论如此,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也强调在公私无差别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普遍应用于公共部门,从而建构一种普适化的管理模式。这均源于理性主义为管理所确立的追求普遍性的理性信念。
  第三,管理是追求功利性的理性活动。理性主义对于管理的影响是使理性具有了管理学的特殊内涵。管理学的理性特殊内涵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人的自利性假设。即理性主义管理是以经济人为人性假设前提,强调追求自身利益是人从事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这种追求利益的动机和由此产生的行为根源于人作为一种动物的本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受原始利己动机支配的人们势必会与他人发生冲突,从而印证了管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最大化原则。这种最大化原则承接着边沁关于幸福与痛苦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在管理学中直接体现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理性主义使管理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率。所以,从理性主义直接得出的管理首要原则就是效率最大化原则。这种特殊内涵使管理学的理性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也使管理成为一种功利性的活动。
  二、理性主义为管理行为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理性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讲究统一标准、确定明晰、高度抽象的思维模式。在理性主义看来,任何事物都可以还原为、化约为和抽象为纯形式化的、客观的合理性法则,而不因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理性主义的这种特质为管理行为的合法性提供了理性支撑。
  第一,管理行为的依据转向理性。理性主义赋予管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