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基层政府社区认同建设的文化治理效用研究/付春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付春华 日期:2017-03-15 17:33:37
,以及让社会或组织的新成员学会用公认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来感知、思考和处理问题,以此来培养强烈的认同感。文化治理是培养群众公共责任和公共精神,并引导群众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径。文化治理的根本价值在于让具有治理精神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在公共空间里对公共规则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
  文化治理是文化在横向网络结构中以社会资本的形式发挥治理作用,其包含两个特性:一是文化必须在社会网络中发挥作用。基层治理的运行意味着以平等、信任、合作、互惠为基础的多中心横向社会网络的建立,并非在所有领域中文化发挥的作用都是文化治理。二是文化以社会资本的形式参与治理过程。互惠、信任、合作、规范等文化表现,是形成横向协作网络的重要社会资本,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因素。
  (二)社区认同建构的文化治理效用分析:社会资本培育
  社区认同建设所产生的文化治理效用,主要是通过建构过程中的社会资本培育形成的。社会资本的含义在政治学界普遍被认为是帕特南所定义的社会组织的特征,即信任、规范和网络,它包含了对契约精神、公民意识、个体关联和社会共同体的认同。
  第一,社区治理需要协调分散化的多元权利主体的利益,建立多元合作关系,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社区认同的建设过程,使多元主体经过利己与利他的博弈达成互利的统一,建立个体利益与社区公共利益的共赢意识,通过社会资本要素的积累形成信任和互惠规范,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信任是一切社区活动的居民和组织进行交往合作的前提,是最基本的社区意识。
  第二,社区治理要实现善治目标,需要建立多元主体的协作参与网络,其实质上是政府、社会组织等社区利益相关者在博弈和互动中建立主体权利体制。其形成和维持则需要不断强化社区利益相关者对信任、合作、互惠等价值观念和权力运行规范的认同。良好的互惠、合作等可以保证社区治理的方向和目的。
  第三,社区组织和社会非营利组织必须能够充分行使参与治理的权利。政府作为社区认同的基础建构者,基于多元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需要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在推进社区治理中主要通过促进社会组织和群体的自身发展来实现。为促进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正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各类社区团体和社会组织是社会资本流通并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多元主体之间的充分互动,形成共同的关于社区治理和发展的文化价值理念,进一步支撑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运行。
  正如燕继荣所说,好的社区管理者应该是一个“理财”高手,他的目标是保持社区社会资本增值,即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而理财方式无非是增加社区居民的互动性、互惠性、组织性和资源共享性。
  (三)社区认同建构中的文化治理作用载体
  文化作为社区多元治理的重要因素,在社区治理的横向行动网络中发挥治理作用,主要依托作为社区认同建构有机构成的三个作用载体来实现,即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三个载体分别作为社区文化范畴在治理行动网络中的表现形式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者有机联系、相互影响,在社区认同建构过程中形成文化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