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7月中期

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基本内涵、转型困境与发展路径/马胜强 吴群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胜强 吴群芳 日期:2016-07-13 09:46:11
客观性、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而可能在政策问题认定的准确性方面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利益表达模式的主观性可能造成对群众要求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对政策问题的认定产生一定的偏离,不利于在政策输入的具体过程中有效地代表人民群众表达其实际利益要求。
  第二,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的时滞性易导致政策调节的滞后。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的运行主要依据群众路线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而党政干部在考察和认定群众利益要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主观的政策认识进行一定的判断和认定,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党政干部在政策问题上进行一定的协商、沟通以达成共识,再加上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等后续过程,就造成了迫切的群众要求与滞后的政策调节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群众的利益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现行政策结果的反馈,而这种反馈受到政策过程周期性的影响,造成政策调节更多是对群众利益受损后的补偿,从而很难实现对群众利益的事前维护。
  第三,替代性利益表达的间接性易导致政策信息传输的失真。由于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是由各级党政干部代表群众进行利益表达并通过组织机构进行层层传输的,在依靠组织体系进行间接表达的过程中,多层级的信息传递必然会导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弱、改变和失真,造成经过利益综合和政策制定形成的政策输出与初始的利益要求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别乃至误差,从而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无法在具体的公共政策中得以实现。同时,少数党政干部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也增加了信息损失和失真的现象,由于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影响,很多重要的社情民意不能有效地传输到政策制定系统当中,从而可能造成部分社会群体的实际利益受损。
  四、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的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正在向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的方向变迁。为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党和政府需要在强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代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具体利益,在完善和创新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社会转型期变化的、内外结合的均衡利益表达模式。因此,党和政府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加强责任建设,提升党和政府在利益表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通过创建良好的利益表达信息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使人民群众能够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向党和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利益诉求。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表达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合理有序的方式和途径进行表达。再次,加强对弱势群体利益要求的重视,主动考察和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一定的政策方案直接列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议程当中。
  第二,加强制度化建设,保证现有利益表达渠道的通畅高效。党和政府应减少现有信息传输渠道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扭曲和失真,从而实现体制性利益表达渠道的通畅高效。同时,在继承和发扬党组织在调查研究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干部主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建设,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联系群众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