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3月中期

论政府法治生态环境的生成逻辑与构建路径/蒲玉梅 王再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蒲玉梅 王再新 日期:2016-04-07 16:10:32
制的法治生态位建设
  优化政府法治的生态环境,建设控权机制,巩固、加强政府法治系统生态位,保障法治作为调控政府依法行政的功能性价值。
  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对于理想的法治国家来说,保证法律的优良性非常重要。要科学制定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让各类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程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加快制定规范行政行为的法规。不断增强法律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对不合时宜的、不适应现阶段情况的法律法规及时清理,对相互冲突的法律法规及时协调,保证法律的统一性。
  二要坚持严格执法。“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治的过程就是把法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执法工作是政府法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执法是否合理合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明确政府权力和职责,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严守执法程序,细分执法标准,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严格控制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行政主体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践行权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确保执法行政能严格依法执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错误行为。
  三要坚持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并推进基层协商的制度化。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要经公众参与把关,决策严重失误将被追责。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公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政府的行政决策应该公开透明。推行公众参与,通过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以开听证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使公众参与到行政决策中来。搭建公众参与的制度性平台,运用网络舆论的力量,为公众参与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使公众意见能得到充分表达。
  (二)实践方略的形塑:基于法治文化土壤的培植
  政府法治生态建设最根本的土壤,就是法治文化。萨维尼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就如同它的语言一样,是根源于这个民族的普遍精神。在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里,法律文化比制度建设更加重要。
  一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所以,要注重领导干部思维和法治能力建设,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是否运用法治意识和法治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直接影响下属及全社会的法治氛围,他们的言行对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注重对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教育培训,不仅要重视法律知识的普及,也要强调法治理念的熏陶。以良法为逻辑起点,追求民主、公平等价值标准。完善考评机制,把法治纳入公务员的评价体系。例如,定期对公务人员进行学法用法的培训,并在具体工作中注意考核公务人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情况,并把结果作为考核选拔的重要指标。
  二要提升公务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