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2月中期

社区协同治理与社区认同的同构性研究/付春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付春华 日期:2016-03-14 16:09:29
式、办法及物质载体。它以主体权利体制为基础,其建构的结果影响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切身感受。从社区的整体发展趋势看,社区保障、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等都是其建构内容。社区认同建设的这三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既是社区认同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也体现了社区认同实现的闭合过程。
  社区治理模式是用以实现社区治理目标的规范、手段、形式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社区治理体制和对其支撑的文化价值观的融合体。一种社区治理模式的构建过程必然包含文化、制度、机制三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社区认同的要素与社区治理模式的要素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社区认同建设即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设,本质上与社区治理模式的构建是一致的,二者具有同构性。同时,社区认同建设本身承载了社区共同体重构的使命,在价值上是现代社区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的终极指向。
  社区协同治理模式是当代社区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实质上是以认同为目标指向的社区认同三个要素即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的建设,包括基于善治理念的共治文化价值体系的确立、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权利体制的实现以及作为回应多元需求的协同共治机制的形成三个方面。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本质问题,作为运行载体的权利体制的认同是建构基础,协同共治机制的认同是其实现的核心要件。
  三、以社区认同为基点的社区协同治理模式构建过程
  在社区认同的视角下,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模式,意味着首先要营造为社区主体所认同的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在社区文化的支撑下,建构能支撑多元主体权利平衡、依存互补、协作共赢的治理体制作为运行载体,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回应多元主体需求,形成为多元主体所认同的协商、合作、互动状态的协同治理机制。在此过程中,社区自治主体对政府治理理念的认同和对共同体意义上的社区的心理归属也得以实现,并最终确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信任互惠、协同共治的文化价值体系。
  (一)多元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和确立
  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首先来自国家治理理念的形成。对于社区治理实践来说,基层政府是社区治理改革的直接推动力,多元协同共治价值观确立的首要因素在于基层政府将其融入社区治理的指导思想。将基层政府的协同治理理念转化成具有广泛共识的社区文化特别是群体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文化资源、文化宣教、人才队伍、社会动员等方面持续投入;另一方面,社区主体权利体制和需求回应机制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只有通过强化社区成员的心理认同和行为认同,才能确立以协同共治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实现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最终归宿。
  (二)基于多元、平衡、合作意义的社区主体权利体制认同建设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首先是立足于治理理念的,政府放权分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其首要内涵。善治理念下的多元协同治理的更深刻含义在于政府与其他社区主体的合作管理,建立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形成政府行政力量与社会自治力量的相对平衡。这种平衡在国家政策理念和公民社会发展中处于动态稳定的状态,构成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