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8月中期

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先手准则/杨 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文 日期:2015-11-10 17:48:33
目标。简而言之,即事件主体与关注群体的价值追求保持一致。在互联网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对等的,有助于价值求同的达成。
  三、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时间准则
  时间准则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某一事件的网络舆论从形成到发展为顶峰再到热度降低,都是按照一定的传播发展规律进行的,这些发展规律的直接体现便是时间上的把握——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如果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事件发展的时间节点,就很难产生“蛇打七寸”的效果,同时,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也会使原本容易处理的危机变得棘手而难以解决。
  1.反应准则。网络时代,事件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事件从发生到成为热点事件可能只需要经历几小时便可完成,因此对于事件的反应速度要求极高。一些突发事件、敏感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在几小时之内就做出反应——澄清、调查等,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消除网民质疑,避免形成网络焦点。2014年,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称,沈阳市苏家屯区城管执法人员在上班时间驾驶公车打真人CS并殴打记者,此消息的发布正值我国整治公车私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备受关注。一时间,国内多家媒体表示关注,《新京报》《京华时报》等重点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在此消息出现之后,沈阳市苏家屯区行政执法局连夜做出回应,并迅速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尽管该事件一度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但是在相关涉事单位及时澄清和发布处理结果之后,事件并没有进一步发酵,而是渐渐平息,大大减小了此次事件给相关部门带来的负面影响。
  2.跟进准则。任何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能够瞬间消失的,“死灰复燃”者比比皆是,这就要求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大跟进管理力度,避免相关事件的二次爆发。2014年,内蒙古高级法院“呼格案”再审合议庭法官向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宣读了审判结果:撤销内蒙古高级法院1998年原审判决呼格吉勒图流氓罪、强奸杀人罪罪名,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呼格吉勒图无罪。此消息一经发出,网络舆论急剧膨胀,给当地政府及政法机关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后经多方努力,网络舆情稍作平息,网民对于国家在平反冤假错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然而,后期的国家赔偿问题使本该平息的网络舆情危机再次深化,众多网民对赔偿方案表示不满,此后,相关部门进行较为及时的网络舆论跟进,总结了网民关注的焦点,并进行了合理的处理,使网络舆情危机再次得以化解。
  3.结论准则。任何网络事件的解决,都不能缺少相应的结论,但是结论公布的时间点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严格遵循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规律的。结论公布时间选择不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于事件处理的认可度。结论公布时间过早,网络舆论会质疑调查处理不彻底,存在掩盖的问题;结论公布时间过晚,网络舆论会认为此结果经过人为讨论,不是对于事实的呈现,公信力不足。“庆安事件”的结论延迟,“三聚氰胺事件”的掩盖质疑等都是结论公布时间点选择出现了问题。因此,在恰当的时间内完成事件相关结果的公布,对于平息争议、解决争端具有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