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制度失能的常见表现、内在成因与匡正对策/袁国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国栋
日期:2021-10-21 11:19:43
【摘 要】单位中常见的制度失能现象有应然与实然之间偏差概率较大、组织内管理秩序效力形同虚设、团队下属向心力聚合力基础薄弱等。单位制度失能的原因主要包括领导者领导不善、单位利益纷争以及监督保障机制匮乏。针对当前一些单位中存在的制度失能现象,领导者可以通过改善领导方式、培育组织文化以及健全监督机制等手段加以匡正。
【关 键 词】领导者;制度失能;制度效力;利益纷争;监督
【作者简介】袁国栋(1987— ),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17-0024-03
制度失能又称为制度失灵,是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离、背离、妨害制度目标实现的一切制度执行行为的理论统称。结合组织管理语境而言,制度失能是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制度执行者有意实施偏离或背离制度目标的行为,或者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来妨碍、干扰、逃避制度对有关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从而使制度目标出现不能实现的现象和情形。[1]简言之,未能达到预期设定目标的制度实施现象都叫作制度失能。 制度的制定出台工作固然重要,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同样极为关键。制度体系对于单位组织就相当于轨道之于火车,是单位内部各行为主体和各部门之间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协调运转、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同时,依靠制度的规范力和约束力也能实现单位中各类利益关系的调和与疏导,进而保证单位整体的高效运行。然而,当前单位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失能现象,制度效力一旦无法得到圆满执行,就会为各种投机钻营行为留下漏洞,继而造成陋规盛行现象。深入剖析当前单位中出现的制度失能现象并探索相应的破题思路,是改善组织管理、提升制度效能的重中之重。
一、单位制度失能的常见表现
从本质来看,制度是作为一种协调、周转、规范利益关系和利益行为并被大多数群体认可的特定机理而存在的。制度失能可能会对相关利益关系和利益行为产生反向调节和影响效力。在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制度失能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表现。
(一)应然与实然之间偏差概率较大
应然与实然原本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借以指代单位管理中理应发生的现象和实际的最终结果。在现代单位管理中,应然与实然间存在偏差、出现脱节已经愈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在人事管理方面,日常工作中表现优异、态度积极、创新力强的员工却在最终的晋升名单之外;在工作分派方面,按照岗位职责理应属于某个下属的任务却被转嫁到其他下属身上;在执行效率方面,原本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工作却一拖再拖、周期拉长;在利益分配方面,本该属于团队集体的荣誉或奖励却被少数人占据。这些都是应然与实然之间出现偏差的典型表现。出现这些偏差的根本原因则是单位制度的失能。一旦单位制度无法得到充分遵守和执行,出现部分偏离或较大脱节,应然与实然间就会产生断档偏差,而且这种偏差概率会随着制度失能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二)组织内管理秩序效力形同虚设
无论是规模较大的单位还是规模较小的组织,都需要一套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管理秩序。良好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