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场位差结构下权力运行模式与反思/庄 飞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庄 飞 日期:2020-12-04 14:18:30
  【摘  要】官场位差结构下存在控制型、忠诚型、关系型、妥协型四种权力运行模式。可将位差结构下权力运行归纳为等级性、默认性、生产性、情境性、结构性五种特征。默会是位差结构下权力运行的基础。位差结构下权力运行在中国官僚制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并非具有共同价值上的合法性,需要进行规范与治理,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保障权力健康运行。
  【关 键 词】官场;位差结构;权力运行;默会
  【作者简介】庄飞(1974— ),男,淮阴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1-0010-03

 

  一、官场位差结构下权力运行机理

  (一)官场位差结构
  “位差”一词来源于“心理位差”[1],原本指上下级或者正副职之间由于社会地位和职位分工形成的心理落差,上级、正职高高在上,下级、副职则自认“吾不如人”。本研究将心理学上的位差扩大到社会领域,分析官场中的官僚位差,分析对象也不仅限于上下级之间。本文认为,“位”不一定是职位,在官场情境中,占据优势的官僚与处于弱势的官僚之间存在位差,二者处于位差结构中。位差结构的引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强势官僚与弱势官僚之间的互动,更为清晰地理解官场权力是如何进行资本配置的。
  (二)官场位差结构下的权力运行模式
  1.控制型权力运行模式。某镇要就医疗保险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镇办公室主任A负责会场布置,A进行座位摆放的首要标准不是会议整体情况,而是县委书记B和县社保局办公室主任C的偏好与习惯,比如喝茶还是喝白水、话筒高还是低、空调温度等,其后考虑镇长D的喜好,对座位、话筒、空调等进行了调整。控制型权力运行模式是官场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主要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体现为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和命令。以级别、职务为代表的制度文化资本是这种权力运行模式形成的基础,比如上级政策、领导指示等,是一种从上至下的压力传导机制,处于压力源头的上级领导就是官场位差结构中的上位,处于压力下游的下级就是官场位差结构中的下位。在上述案例中,A属于典型下位,县委书记B和县社保局办公室主任C虽然未在现场指挥,但其领导地位即制度资本在上述位差结构中居于上位,成为优先考虑对象。镇长D与办公室主任A交集较多,D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但在制度资本和象征资本层面处于弱势,要让位于B和C,我们把D称为第一下位,但依然被A重视,是次要考虑对象,这都是控制型权力运行模式的具体展现。
  2.忠诚型权力运行模式。某区委办公室主任E接到一个电话,是区委统战部副部长F打来的,E曾是F的下属,或者说E是由F培养的。区政府统一给各部门配置了电话,但F办公室电话的后几位是“514”,F认为不吉利,此次给E打电话的目的就是让E为自己调整号码。E立即答应,并且马上协调相关部门,将F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后几位由“514”调整为“588”。忠诚型权力运行模式依然会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但这种上下级关系是广义层面上的,是超越了时间的上下级关系。忠诚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一旦形成,则上级会对下级产生重要影响,实现权力效应增幅。在上述案例中,F和E原本是上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