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干部精致功利主义的现实表征与治理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昌明
日期:2018-06-08 17:21:48
【摘 要】干部精致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现象在干部群体中的新变化,在思想根源上、工作作风上和人际关系上表现得更有隐蔽性、目的性与针对性。对此,必须采用“组合拳”,从理论武装、纪规教育、精准考核、约谈提醒、监督问责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从严治理,坚决遏制和清除这种“温和式的腐败”行为。
【关 键 词】干部精致功利主义;现实表征;治理之道
【作者简介】周昌明(1963— ),男,中共江苏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13-0013-02
事业成败,根本在人,关键靠干部。干部队伍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在前进的征途上,我们必须对某些干部存在的精致功利主义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具体化的实践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否则,任其蔓延、放任自流,就会涣散干部思想、侵蚀干部队伍肌体、损坏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贻误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一、干部精致功利主义的现实表征
干部既是身份的外化符号,也是社会群体概念。它既界定了干部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体制内身份特点,又直观地表现出带有某种共同特征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干部虽然是体制内的人员,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社会思潮、风气习俗以及地域特征的影响。精致功利主义就是部分干部身上反映出的负面影响的衍生品。在现实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思想根源上,为私不为公。精致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的另一副面孔,本质是在特定条件下某种思想倾向的现实行为表现形式。从外部形态上看,精致功利主义更加隐蔽,不会一下子被外界察觉,甚至会以看似成熟热情实则虚伪世故的外貌蒙蔽群众的视听。从内心思想上看,则表现为不明目张胆地攫取私利,不公开任性地表达自身的欲求,不肆无忌惮地违法贪腐,但也绝不会一心为公、一心为事业,绝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会履行执政为民、夙夜在公的铮铮誓言,反而会在党性修养上做“说的巨人、行的侏儒”,在制定政策上留个后门、钻个空子,在执法执纪上搞亲疏有别、内外双标。说到底,就是把私利优先、唯利是图作为做人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惦念的是私利私欲,抛诸脑后的是公正公平。
工作作风上,挑肥不拣瘦。工作作风看似抽象,落到具体事例、具体干部的身上,又是具体的东西。精致功利主义的干部绝不会像一般功利主义的干部那样非黑即白,公然地拒绝、排斥或直白地出言不逊、颐指气使,而是表现得更加具有两面性、针对性、目的性。比如,在项目建设上,上级领导关注的就强力推进,否则,就得过且过;推进工作,只千方百计让领导“注意”,而不关心群众感受和实际效果,从不把事业至上作为追求目标;对有利可图的事情就积极主动、想方设法,无关紧要的事情就高高挂起、不闻不问;遇到有面子、有荣誉的事情就当仁不让、主动请缨,碰到难题、复杂问题或矛盾就机警巧妙地避开、费尽心机地绕着走,唯恐给自己添麻烦,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形象。
人际关系上,亲上不近下。精致功利主义的干部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鲜明地表现出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