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草根干部”的成长困境与激励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 萃
日期:2018-01-31 18:42:06
在如今公开透明的公务员招录背景下,一些家庭条件欠佳、成长经历单一以及从政资源匮乏的大学毕业生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这一群体往往被社会大众视为“草根公务员”。而后随着工作经历日益丰富、工作经验不断积累,这一群体中的一些人又极有可能获得提拔,进而成长为社会大众眼中的“草根干部”。对“草根干部”既要以正向激励鼓励其保持行为优势,又要用恰当的负向激励杜绝其心理劣势的产生。
一、“草根干部”现状:基数大且增长快
(一)“草根公务员”的数量庞大
当前,我国基层政府中的“草根公务员”数量庞大,这也意味着“草根干部”的选拔基数较大。在观察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我们会发现城市学生对于大中城市的偏爱程度相对更高,且选择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草根”家庭青年即使对城市生活较为向往,但是考虑到生活成本、环境陌生等原因也往往不得不放弃,而更倾向于考选基层公务员。再以当前的选调生和“三支一扶”等就业政策来看,农村学生对于这些就业政策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些都是潜在的“草根公务员”。总之,综合多方因素考虑,我们可以推断出“草根公务员”数量十分庞大,这一点也决定了“草根干部”的选拔基数较大。
(二)“草根干部”数量增长迅速
在数量庞大的“草根公务员”背景下,“草根干部”数量的增长也十分迅速。“草根干部”的自身特质以及工作经历,都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在基层的干部选拔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基层经历往往是领导干部获得提拔的必要条件。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明确要从基层选干部,选拔经过基层锻炼、实践考验的干部。“草根干部”大都长期在基层工作,非常符合拥有基层经历这一要求,因此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往往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大部分“草根干部”成长在基层,较为了解民情,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上进、勤奋努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而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能够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换句话说,“草根干部”的民意基础往往较好,而这又恰好是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参照标准。综合以上两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草根公务员”逐渐成长为“草根干部”,且这一群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双向激励错位:“草根干部”的成长困境
“草根干部”进入领导岗位后,原本凭借其优良品质可以顺利发展,但是“草根”因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通过对一些“草根干部”堕落或腐败事例的分析,有人认为部分“草根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心理压抑、怨愤、自卑等负面情绪和企图走捷径、找靠山等扭曲心理,这会严重阻碍“草根干部”的快速成长。事实上,由于“草根干部”的特殊性,我们给予他们的关注太多,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从领导干部成长所需的激励看,组织为了激发和调动领导干部的成长积极性,应该为其设置一定的成长标准和制度,并适当引导领导干部的成长行为和价值观念。但当前整个社会和行政体制对“草根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