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愿景管理视角下的单位边缘人管控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傅 敏 陈明龙
日期:2017-03-15 15:56:37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行使公权、服务公众、维护公益的特殊属性,导致其在组织成员管理上很难像一般营利性组织那样采取精细化绩效考评的方式直接决定组织成员的去留,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边缘人的出现概率相对较高。愿景管理是一种致力于管控组织内部矛盾与分歧、发掘组织成员潜力与激情、凝聚组织成员人心与智慧的现代管理方式,其基本价值判断在于组织内部没有不可用之人,只有用不好之说。因此,从愿景管理的视角对行政事业单位边缘人现象进行解析,进而寻求破解之道,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愿景冲突:行政事业单位边缘人产生的根本原因
愿景,意为向往的前景。根据其主体不同,愿景可以划分为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个人愿景是建立在个人价值取向基础之上,通过对个人综合条件的考量,进而形成的对个人发展的独特追求。相对而言,组织愿景则是建立在组织成员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通过对组织综合条件的考量,进而形成的对组织发展的共同期许。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作为影响组织系统运转状态的两股基本力量,二者的关系既左右着组织系统的发展走向,也决定着组织成员的生存状态。一方面,个人愿景是组织愿景的来源和基础,不能充分观照个人愿景的组织愿景只能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组织愿景是对个人愿景的整合与凝练,不能融入组织愿景的个人愿景也只是微末凡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旦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趋同一致,甚至达到交相辉映的理想状态,个体就能在组织系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遵循组织的意图、贴近组织的要求,进而达到“我工作我快乐”的自主心境,即使面临各种压力,也能处于“痛并快乐着”的积极状态。无论是“我工作我快乐”的自主心境,还是“痛并快乐着”的积极状态,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联系都是朝着日益密切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地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强化个体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取意识,个体被边缘化的概率自然会降到最低程度。
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趋同一致和交相辉映的理想状态,并非自然而然地生成,反而会因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各自属性的差异,朝着相互背离的方向发展。首先,组织愿景讲求的是科学性,而个人愿景更多地表现为非理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由于其行使公权、面向社会的特殊性,其组织愿景必然是以客观的态度,综合考量一切有利因素,并以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整合,以期高效实现服务公众、维护公益的系统目标。然而,对于个体来说,除了正常状态下的常规行为,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刺激和内在情绪变化的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非理性行为,即使个体内在目标与组织目标在方向上是趋同的,也可能在方式方法和行进路径上与组织愿景的要求存在差异。其次,组织愿景讲求价值性,个人愿景讲求功利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维护公共利益是其存在的根由,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价值理性既是其组织愿景必备的基本特征,更是其组织愿景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对于个体来说,虽然人性的高尚一直为历史与社会所弘扬,但功利性永远都不会因此而退出人性舞台,它只会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潜藏在人的内心,以更为诡异的形式变幻为人的手段。再次,组织愿景讲求的是普适性,个人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