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愿景管理视角下的单位边缘人管控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傅 敏 陈明龙 日期:2017-03-15 15:56:37
景讲求的是独特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组织愿景很多时候直接表现为一种动员力量,因此,对最大多数成员进行尽可能的观照是其必然选择。然而,对于个体来说,虽然囿于社会规则的约束会尽量保持社会性,但独特性作为个体存在的高贵表现,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向往的精神追求。
  正是这种科学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价值性与功利性的拉锯、普适性与独特性的碰撞,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与其组织成员之间的愿景冲突。而这种冲突如果没有被及时重视,并得到有效的治理与调和,必然会愈演愈烈。正常情况下,因个体力量与组织力量相较显然居弱,个体的失败自是必然。失败的个体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认识,主动靠近组织,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就会越来越低,其对组织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其在组织中的存在感也将越来越弱,若此,个体被边缘化既在情理之内,也在预料之中。
  二、攻防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边缘人治理的基本路径
  组织愿景与个人愿景在理论上相辅相成,但在现实中相互背离的关系,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边缘人治理的基本路径必须攻防结合、标本兼治。
  做好既有边缘人的转化工作以消除存量,是行政事业单位边缘人治理的治标之策。从愿景管理的角度来看,缩小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之间的差距,是既有边缘人转化的关键。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一定要有撼山易、撼思想难的准备。由于愿景是根植于价值取向的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因而循序渐进是实现边缘人转化的关键。首先,要让消除成见成为边缘人转化的前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愿景更多涉及的是情感和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等中高级需求。然而,正常情况下,人们对边缘人的评价是负面的,对边缘人的作用是否定的,因此,言行之中对边缘人有意无意的忽视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形成“只要他们不添麻烦就万事大吉”的成见。这种成见无疑是给边缘人宣判了“死刑”,组织不管不问、个体自暴自弃负向合力的形成,让边缘人只能在边缘化的尴尬中继续边缘化。根据需求层次理论,越是对中高级需求满足的追求,越会对个体产生更大的驱动力,但与此同时,对中高级需求满足的追求一旦受阻,其产生的破坏力也同样要大得多。因此,组织一定要传达出对边缘人的善意,表现出对边缘人的需要,体现出对边缘人的尊重,通过对其中高级需求的满足,让正视、重视和尊重成为激发边缘人摆脱边缘化的动力源泉。其次,要让力所能及成为边缘人转化的基点。正视、重视和尊重是组织对边缘人应有的态度,但这种态度要想真正成为边缘人转化的能量,就必须将这种正视、重视与尊重内化为边缘人的认识,外化为边缘人的行动。边缘人之所以成为边缘人,其核心因素就在于边缘人不能从内心里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不能在行动中证明自己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边缘人的转化,组织一定要在简单任务的历练中树立边缘人的自信心,在简单目标的实现中改变边缘人的自我评价,让力所能及成为边缘人转化的垫脚石。再次,要让良性循环成为边缘人转化的原则。力所能及只能是基点,因为边缘人的转化不单是雪中送炭“拉一把”,更需要锦上添花“送一程”。对边缘人的转化,不仅要激活其自身的转化动力源,使其树立转化信心,更需要形成边缘人的良性转化循环,止步于“拉一把”的转化很可能让边缘人再次回到“涛声依旧&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