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角色边缘化问题与解决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哲乐 日期:2016-12-07 16:03:26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大量增加,编外人员已成为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受到无编制身份的限制,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角色的边缘化问题日益显著。在当前我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编外人员的角色边缘化问题将可能导致编外人员对单位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事业单位员工队伍的稳定,引发单位和社会的矛盾,因此需要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角色边缘化的特点
  尽管编外人员在事业单位就业,但与编制内员工相比,他们在制度保障、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在编员工,在单位内的角色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角色定位不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和政策对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角色进行定位,编外人员因为不属于事业编制,所以不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只有《劳动合同法》作为构成事业单位与编外人员劳动关系的管理准则。由于编外人员在单位中的角色定位不明,其对所在单位难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编外人员在单位中往往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其角色被完全边缘化。
  二是无法参与单位的民主决策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编外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参与单位各类政策规定与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过程。但实际上,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把编外人员看作单位的主人,大部分编外人员无法参与单位事务的民主决策过程,失去了争取自己权益的机会。
  三是个人发展空间狭窄。面对并不规范的劳动合同条款、边缘性的工作岗位和琐碎的工作内容,甚至是单位随意性的解雇,都使编外人员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这对个人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针对编外人员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和职称、技术等级方面的评聘制度,单位不统一组织编外人员申报职称评定,还需要经当地人才服务市场渠道进行申报;在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的职工能力培养方面,编外人员也较少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编外人员缺乏专门的上升通道,职级的正常升迁受到很大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
  四是福利待遇相对低下。受到编制身份和单位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编外人员的整体薪酬水平较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缺失,工资收入基本不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在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参保率极低,有的单位给编外人员参保险种不够,有的单位不按工资基数给编外人员缴纳社保费用。由于参照企业标准,编外人员在退休时也无法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的待遇。由于自身福利待遇在单位内部相对低下,导致编外人员心理不平衡,角色边缘化的表现非常明显。
  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角色边缘化的成因分析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角色日益被边缘化的成因,既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内外不一”等客观因素,也有编外人员自身不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等主观因素。
  1.没有在法律和政策上对编外人员实行规范管理。在事业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