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追责机制不公、不力、不信的现实表现与完善思路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朱新峰 日期:2016-12-07 15:25:11
  责任追究制度是确保领导管理行为健康有效的重要一环,没有责任追究就等于没有纪律约束,也就不可能有科学的领导。现实生活中,基层单位追责制度设置不科学、不完善,往往存在不公、不力、不信等问题,导致领导工作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值得高度关注。
  一、基层追责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追究理论研究不到位。对于责任追究制度的理论探讨匮乏,认识不到位。有些人认为,责任追究就是“秋后算账”;还有一些人片面地认为,责任追究是纪律检查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于是高高挂起、放任自流,而且对什么该追究责任、什么属于工作失误不该追究责任、追究责任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认识不清。各地出台的追责规定不科学、不完善甚至不公正,不仅没有与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而且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2.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规范。一是该进行责任追究的没有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如,一些腐败问题在本单位内打圈圈,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明显的社会问题久拖难决;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建筑质量等问题,该进行责任追究的没有进行责任追究。二是不该进行责任追究的却被追究责任。现实生活中经常传出“替罪羊”的说法,这并非不经之谈,往往是上级领导的失误导致下级人员“背黑锅”。一些地方为了息事宁人,采取避重就轻的做法,出现问题只处理下级或者所谓的“临时工”。这种“协管员”屡屡受罚而领导者不受处罚的现象,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责任追究流于形式。
  3.一些地方领导者为了不承担责任而采取推诿扯皮不作为的方式,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才能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而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不犯错误,对于一些问题能拖则拖、能躲则躲,工作上不作为,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往往还可能被逐渐激化,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导致无法收拾。
  4.想事情的干部越来越少,琢磨人的干部越来越多。多干多出错现象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想干的工作不敢干。同时,一些人对于干事的干部吹毛求疵,有一点问题就四处告状,非要将干事的人打压下去,而一些领导为了息事宁人就随便找点原因处理干部,导致“干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不干的”的现象发生。
  5.出台的一些制度措施不切合实际,导致无法追责。一些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往往不是从全局出发,而是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出发,便于自己,不管他人。还有一些地方出台的一些措施,往往是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导致基层无法执行,只能打擦边球。
  6.上级大包大揽。上级过多插手下级的事务,又不负相应的责任,迫于某种压力难以落实责任追究。许多时候,对于基层出现的一些问题,上级部门不是认真调研,查找出真正的问题原因,而是脱离实际匆忙决策。如,出现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就将权力上收,导致基层领导者有职无权,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贯彻。
  二、基层追责不力的原因分析
  1.追责机制不完善、不规范。到底按照什么进行责任追究,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解释口径,往往是领导人的一句话比法律法规还要重要。各地往往也是各自出台各自的相关规定,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难以服众。特别是一些地方以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