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反腐新常态的挑战及其深化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红平
日期:2015-09-21 16:17:03
当下进行正酣的中国反腐,必将在世界瞩目中载入史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了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持续努力,中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始迈入新常态,呈现新气象。一时间,反腐新常态成为社会上人们议论的热点,众说纷纭。在廉政话题敏感化的当下,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做出准确把握,促使广大干部坚定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自信。
严峻复杂是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真实描述。这种客观判断建立于党的反腐败实践。实事求是地说,转型时期中国的腐败问题,其滋生既有一般性原因又有特殊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在很长时期内党对反腐倡廉形势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接近历史真实。1993年,时任中央纪委书记的尉健行同志在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指出: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有些方面呈蔓延、发展趋势,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严峻的”。自此,“严峻”成为研判反腐倡廉形势的关键词,近20年间未有大变动。即使是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也是沿袭多年的传统提法,用“三个并存”“两个依然”概括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党的十八大后,通过综合考虑查案、信访、巡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贪腐者的沉重忏悔,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依然严峻”的基础上,果断增加“复杂”这一关键词,标志着党对反腐倡廉形势认识的深化。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问题“确实印证了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定位,反映出当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长期积累的严重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揭露的情形看,一些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2014年10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任务艰巨,问题表现为“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窝案串案增多;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权权、权钱、权色交易频发;官商勾结和上下勾连交织,利益输送手段隐蔽、方式多样;有的公然对抗、妨碍组织审查,形成‘拦路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腐败”。譬如,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山西从上至下、从官场到商界,被揭露出令人冷汗直下的严重腐败问题,“不是个别的、孤立的,而是一坨一坨的”,成规模地呈现在全社会面前,官员成批倒下。更有甚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持续高压惩腐的态势下,仍有少部分腐败分子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不仅不收手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日益突显出当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问题的严峻程度和复杂程度。这些严重恶化政治生态的问题,揭示出当下反腐败斗争的任重道远。
反腐败成功的要诀在于形成“三不”政治氛围。这一提法,最早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关于“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