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反腐新常态的挑战及其深化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红平 日期:2015-09-21 16:17:03
的重要论述。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实践,实际遵循的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行动逻辑。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尽管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民风相对以往明显向好,反腐败斗争迈入新常态,但这种新常态不仅不牢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于高压惩治初步形成的震慑效应。换句话说,当下初步形成的反腐新常态,其实是“不敢腐”的新常态,而非“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新常态。反腐新常态存在着由“不敢腐”逐步向“不能腐”和“不想腐”转化的问题。应该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正风肃纪“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虽然情况确实有所好转,问题亦有所收敛,但是“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随后,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指出:“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之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反腐新常态,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必须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
  针对以上挑战,深化反腐新常态应采取以下关键举措:
  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之所以依然严峻复杂,归根结底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广泛存在、查办腐败案件的体制不畅。从长期的反腐败斗争经验看,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就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前者涉及全面涵盖,后者贵在重点突破。首先,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坚持以改革统揽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尤其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坚决打掉权力寻租的空间,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其次,重点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严格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提出的要求,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主业,继续深化“三转”,优化配置内部机构力量,坚决落实“两个责任”“两个为主”和“两个全覆盖”的重大改革任务,真正彻底“解决目前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有些案件难以得到坚决查办,有的地方案件频发却追究责任不力,影响反腐败成效的问题”,使打击腐败的拳头攥得更紧,更有力量和效率。
  以强化刚性约束为保障。在数量上,当前“我们的制度不少,可以说基本形成”,但为什么腐败问题仍然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