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者意图理想化的心理成因及防控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国勇 日期:2015-05-05 11:10:11
  提出并实现意图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如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理想化的意图就会成为空想化的“画图”,激动人心的愿景就会化为无影无踪的泡影。
  在决策过程中,领导意图过于理想化,对前景的设想过于完美,对困难的考虑过于乐观,对下属的要求过于苛刻,就会使理想化的意图很难实现,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尽管造成领导意图理想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心理方面的因素无疑是罪魁祸首。
  一、攀比心理
  有些领导者在做决策时,总要进行一番攀比。横比竖比、左比右比,常常得到如下“一分为二”的结论:“和自己比有一定进步,和别人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适当的比较是可取的,盲目的攀比则是有害的。领导者需要勇于拼搏的劲头和争先恐后的精神,但要有先决条件,要有“度”。掌握好“度”,是事业心强、荣誉感强的表现;掌握不好“度”,则是心浮气躁、贪图虚荣的表现。置客观条件于不顾,什么事都想出人头地,必将欲速则不达。例如,有些地方建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有些地方罔顾实际、“不甘落后”,新城建成之日就是“鬼城”出现之时。一些地方所谓“地标性”高塔和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肆意蔓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攀比心理的畸形产物。有些领导者胆大妄为、不计后果,为了脸面和形象,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为天下先”。领导者倘若打肿脸充胖子,一味地争强好胜,总想“塔高一层”、占据上风,就很容易掉进急于求成的“乌托邦陷阱”。这种攀比心理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而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二、自负心理
  领导者具有自信品质,决策时才能当机立断;过于优柔寡断,往往坐失良机。但是,过于自信就变异成自负,很有可能一意孤行并酿成大祸。在膨胀的“自负心”驱使下,不管是拍板决策也好,还是描绘未来也罢,都容易失去应有的理性和起码的警惕。自负者的优点是意志坚定,缺点是自以为是,不按程序议事,一个人说了算,听不进不同意见。有些领导者长期凌驾于组织和团队之上,大搞唯我独尊和个人崇拜,必然导致意图理想化和决策空想化,最终成为“一席空话”。领导意图分为理想化意图和现实化意图,管理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理想化意图绝不能和理性决策画等号,而是伪装成理性决策的非理性决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看上去温顺无比,实际上凶险异常。理想化意图必将带来非理性决策和不可持续发展,现实化意图才是形成理性决策和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地球可以撬动,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支点。自信者有魄力,自负者会乱来。自信和自负、果断和武断、理想和空想、敢为和乱为,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自负者常以自信果断、敢想敢为自居,不知道规避风险的极端重要性,往往成为“致负”的祸根。
  三、侥幸心理
  领导意图如果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就往往伴随着决策冒险化和实施粗暴化。哪怕是有人栽过跟头、吃过苦头,领导者仍然迷信自己能够马到成功,仍然盲信自己能够成为幸运儿。这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有些意图理想化的领导者是真糊涂,有些是假糊涂。有些领导者明知意图理想化、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