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中常见漏洞与防范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5-05-02 14:01:52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但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制度存在一些漏洞,严重危害干部任用风气和政治生态。本文就现行干部选任和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漏洞与防范之策,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常见漏洞
1.干部选任有隐形“挡板”,难免会“失误”。目前,干部选任存在三块“挡板”。一是制度缺陷“挡板”。按广义公务员标准计算,我国现有公务员超过1000万,只有10%的公务员能够升到科级,90%的公务员被挡在科级以外,这就是干部升迁的“天花板”困局。二是人情关系“挡板”。中国社会干什么事都离不开关系,更多的时候关系比能力重要,关系通则仕途顺。有许多官员不是靠能力,而是靠“拼爹”疏通关系、“拼钱”买通关系、“拼色”打通关系,有关系没能力的干部照样可以被提拔重用,有能力没关系的干部只能“望位兴叹”,有能力又有关系的干部当然更占优势、更胜一筹。三是从众心理“挡板”。现在,中国社会有一个随大流的通病,既然提拔跟自己沾不上边,不如走个顺水人情,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不是自己的“死对头”,在组织“打分”或“投票”的时候一定手下留情、高抬贵手,至于谁上谁不上,反正自己说了也不算,一切领导定、组织定,到最后孰优孰劣都没什么差别,打钩全篇都是,打分都在90分以上。
2.干部考察有显性“标签”,难免会“失真”。一是看领导眼色考察干部。在一些地方,说是组织管干部,实际上是主要领导管干部,提拔谁不提拔谁,都是主要领导画圈子,组织部门走程序。二是按任职要求考察干部。有的地方歪曲中央选用干部的原则,故意在班子配备上画杠、设限,对年龄学历、任职资历、专业要求、党派限制、性别要求等做出具体限制,在“圈限”内、“框框”内选人,在“矬子里拔将军”,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官场逆淘汰现象。三是为平衡关系考察干部。在一些地方,为平衡领导与上级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为避免“伤和气”,搞无原则的“一视同仁”、平衡照顾,考察干部时给名额、分指标,这种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式的考察干部不仅不利于事业发展、干部进步,反而挫伤了真抓实干、干事创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3.干部管理有中间“隔层”,难免会“失效”。一些组织部门的同志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对干部管理总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一是隔着基层单位。在当前体制下,基层单位对用什么干部、不用什么干部没有话语权。因此,在干部管理上,基层单位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既然使用权在组织,管理权自然也在组织,出了事也与本单位没什么关系,致使干部管理出现了“真空”和“盲区”。二是隔着分管领导。在管干部的问题上,虽有“一岗双责”,但往往难以落实到位。一名领导分管几个部门,手心手背都是肉,管多了怕影响部门工作积极性,管少了又怕生乱出事,常常处于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两难境地,往往采取靠单位自觉、干部自律的“散养”管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