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场“逆淘汰”现象的末端治理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李节 日期:2015-01-27 15:46:15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加强对人才的甄别、选拔和任用,已成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在坚持“选贤去庸”的干部选拔“正淘汰”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与之相悖的“逆淘汰”现象,即“庸官驱逐好官”,如同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样,这种现象偏离了干部任用导向,损伤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阻碍了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就治理官场“逆淘汰”现象做些探索。
  一、“入口”不严:官场“逆淘汰”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
  官场“逆淘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偶然性地发生在特定的时点和场合,它是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必然性行为,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规律性的生成机制和内在机理。本来,选贤任能的干部用人导向需要敞开大门在芸芸众生中甄别出德才兼备的有为之士,以便“好中选优”,却因“入口”把关不严,一些精于钻营之士浑水摸鱼,混进了干部队伍。现行的干部选拔方法,是由作为干部管理者的组织人事部门通过既定的技术手段和制度规范对干部进行考察和甄别,因此,干部选拔的优与劣,关键就在于“入口关”把得牢不牢,而这又是干部管理者(组织人事部门)或主要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处的环境因素(既定的技术手段和制度规范)这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官场“逆淘汰”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既有干部个人原因,也有环境因素,同时也与个别领导缺乏担当有关。
  一是庸官本人的刻意钻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能力平平、业绩不彰的平庸之辈,他们不务正业,很少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研究工作方面,办事推诿扯皮,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遇到困难绕道走,见到矛盾躲着走,在钻营方面却天赋极高。对上,整天揣摩着领导心思,琢磨着如何投领导所好,净做表面文章,向领导汇报时报喜不报忧,或邀请领导现场调研观摩所谓的一些“亮点”,并借领导之口在宣传自己所谓的政绩上下足功夫,在舆论上既造了势,又忽悠了百姓;对待同级,利用一切时机和场合进行感情投资,或频繁联络套近乎,或推杯换盏加深感情,或利用公权力进行利益输送,逐步形成自己个人活动的小圈子。通过这些努力,上深得领导信任,下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圈内兄弟为其摇旗呐喊,以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论是提名、推荐、考察等环节都能心想事成。这是官场“逆淘汰”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二是主要领导缺乏责任担当。在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体制下,好干部的内涵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丰富,但是其标准是明确的,且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一套严格明确的规范程序。作为掌握干部升迁命运的组织人事部门或者主要领导,只要按规范操作,严格执行,“逆淘汰”现象应该不至于发生,即使出现,其概率也是很小的。“逆淘汰”现象之所以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领导干部把严格的制度规范作为一种例行程序,仅仅走走过场,缺乏足够的责任担当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