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古代明君的驭臣之道对构建现代激励机制的鉴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海霞 日期:2014-08-29 18:24:02
  在中国古代,凡是盛世,必有明君贤臣。明君之所以英明,就是因为他们成功地集聚和驾驭了那些贤臣,使之为其出谋划策、攻城略地。而贤臣之所以尽心尽力地辅佐明君开创不世伟业,就在于明君知人善任、驭臣有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臣属的积极性并服务于其专制统治。“组织成员的能力不能直接决定其对组织的价值,其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感受到的激励程度的高低”(余兴安:《激励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审视古今中外,如何激励“人”这个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始终是国家管理者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在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古代明君驭臣之道的精髓,对于构建现代激励机制,有效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明确领导干部晋升的政策导向
  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大封宗室功臣,并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司马迁:《史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第640页)尽管后来对外戚和匈奴降者另有政策,但对一般人来说,这一规定是一直被严格执行的,且依汉制非封侯不得拜相,这就导致一种现象:汉初宰相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审食其、周勃、灌婴、张苍、申屠嘉等,都是出身行伍而封侯拜相。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建汉以来70年的休养生息,京师国库的钱积累到巨万,用都用不完,穿钱的绳子都朽断了,库存的粮食吃也吃不完,堆在仓库外面,最后都腐烂了,因而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便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为鼓舞士气,争取对外战争的胜利,多次颁布奖励军功的诏令,更是将“非有功不得侯”的政策推向了顶峰,西汉时期,将士因军功而获得的实利与政治特权,在整个古代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有了军功就有了政治资本,就会有相应的社会政治地位,这样一来,“以军功而侯”就成为那个时代军官取得社会政治地位的指示器,从而吸引大批有才干的人集聚到军队,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名将卫青、霍去病等都是由于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而被多次拔擢、荣誉加身的。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实质性的军事威胁。受这一政策导向的激励,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
  对党政领导干部来说,其最大的需求莫过于有一个能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对组织来说,其最大的激励措施就是为领导干部提供与其能力、性格等综合因素相匹配的领导岗位。职务职级激励可以较好地满足干部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极大地激发其工作热情。实行职务职级激励,把握好选人用人的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尽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打擦边球甚至违规提拔干部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了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工作的干部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影响很坏。因此,必须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培养选拔领导干部,把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业绩的优秀领导干部提拔到更高岗位,激励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做出更新更
[1][2][3][4]